美文网首页
再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再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05:18 被阅读0次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
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义。智巧聪明出现之后,才产生了严重的诈伪。家人之间失和,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政治陷入混乱,才有了所谓的忠臣。

解读:
本章要注意是说的“大道”不是老子常讲的大道,即天道。也不是人们常说的道德,而是社会发展道路。老子认为:探寻天道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比如社会正常的秩序和制度被废弃了,就会有人提倡仁义来维系;推行聪明智巧,就会有人作伪使诈;家庭出现了纠纷,就需要孝与慈来稳定;国家陷于混乱,就希望忠臣有担当。如果一切都遵循「天道」,那么根本不会出现「仁义」「孝慈」「智慧」等现象,不要以为这些现象是好事。如同前文所言,好与坏是互相依存出现的,出现了这些看起来好的元素,必然是坏元素也相应而生了。后面还要讲“仁义,礼制”虽源于天道,但只是片面的枝节,如果以其为重,实为本末倒置。

感悟:这一章讲的是“人道”和“人道”要解决的问题。

大道废,有仁义,就是说大道被废除了,真的仁义就会应运而生。当然,也会有假仁假义,还有不仁不义的产生。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说智慧出现的时候,产生了有智慧的人,同时也会产生有伪装的智慧,因此说这是“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就是说六亲不和睦的时候,更能检验出真孝慈,假孝慈,不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就是说国家昏乱的时候,就会检验出谁是真忠臣,谁是伪忠臣,谁是奸臣。

真仁义、真智慧、真孝慈、真忠臣是符合真正的“人道”的,“人道”要解决的是“伪”和“不”的那些部分。

所谓“危难见于真情,环境造就人才,时机方显本色”正如此。

这一章也阐释了人是有私心和邪欲的,真正的“人道”是要引导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去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真正的真、善、美,其实就是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大家都想着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价值,不要去过多的占有。

因此,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应该追求真、善、美,走“大道”。

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不假仁假义……做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相关文章

  • 有正有邪——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1)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仁义嘛,...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原 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①;六亲②不和,有孝慈;国家 昏乱,有忠臣。 ...

  • 道德标签化是一种危险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道德经•第十八章》 ...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8:见果识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之解字 大道...

  • 共学《道德经》第18天

    共学《道德经》第18天2022年3月5日 第十八章大道仁义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

  • 每周三经史子集/道德经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大道废弃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实际上,在老子看来,社会不是在发展,...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读《道德经》第十八天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偽;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 大道废弃...

  • 读写巜道德经》(十八)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

  • 解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x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