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大道废弃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实际上,在老子看来,社会不是在发展,而是在不断的倒退,上古之时,人们淳朴浑噩,过着穿暖吃饱别无所求的原始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所谓的等级,也没有什么仁义礼法,一切自然而然,合乎大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多,人的欲望在膨胀,你争我斗,相互攻打,伪装欺骗之事,开始出现并泛滥。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贤明之人开始提倡仁义道德,接下来,人们连仁义也不要了,为了财富、欲望、名声,不惜坑害亲人朋友,寡廉鲜耻,损人利己,狡诈,奸猾之徒,比比皆是,而且过得比善良的人还好,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为了制止这种恶劣风气,才智卓越之士,开始创建社会制度,构建了上下等级,制定了繁琐礼仪,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接下来礼崩乐坏,上对下欺凌暴虐,下对上欺骗玩弄,诡诈之人,坑蒙拐骗,势利之徒,兴风作浪,于是人们拿起武器,相互攻杀,社会陷入混乱,兵连祸结,好不容易结束乱世,强权人物便制定森严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见,由大道到仁义,由仁义到礼仪,社会一个比一个败坏混乱。老子的看法也许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他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