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没有活出过自己。
——这是看克里稀那穆提《谋生之道》这书,最大的感受。
因为,我们遇到问题,
不知所措的时候,
第一反应就是问别人“我要怎样?”
譬如:
我要选一份怎样的工作?
我要怎样才能让对方喜欢我?
我要怎样才能选对事业?
而作者在书中,
就提出一个“惊”到我的观点:
“永远不要问怎样。”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因为:“一问怎样,就需要有人告诉你怎么做,需要引导、需要制度,需要有人牵你的手,带领你。这样,你就失去自由、失去观察力,失去自己的活动、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问怎样,你就变成‘二手人’”。
读到这段话后,徐徐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以及身边人走过的路,忽然有种“白活一场”的沮丧。
当然作者说的“不要问怎样”,
并非指事事皆如此。
像如何组装电脑、如果学习游泳,这一类的问题,当然还是要去请教别人“怎样”的。
只是在面对人生的许多重要抉择时,
我们是茫然的、从众的、体制化的。
我们自生下来,
便逐渐套入一个又一个的模子,
生活上应该这样,因为大家都这样,
毕业找工作,应该找那样的,赚钱多;
结婚找对象时,应该符合这几项指标
这样以后才可能过得幸福……
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问题,
都已经公式化、体制化了,
最典型的就是:
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
过了一定的年纪,这事若未做,
就会遭遇“各种嫌弃”。
我们按流程活着,依规矩做着,
但是,内心真正觉得自由、幸福的少之又少。
而且 ,因为不是自己内心的选择,
遵从着从别人那里告知的“该怎样”,
如果未成功,便觉得无限后悔、悔不当初,
不应该听别人的。
接下来,整个生活的基调,可想而知。
如果对于现实,
你有所不从和不满,请回归精神。
观察自己的内心,
观察你的意念、你的想法,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
通过用心地观察,你所学得的东西,
有时远比从书本上获得的更多、更有用。
故也可进一步远离那些“无意义”“无聊”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