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代课,总是能接触到一些孩子,上课头一天,就跟我说:老师我不喜欢数学,我对数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仿佛在跟我这个数学老师立下马威。每到这种时候,我就默默腹诽,你以为谁不是呢?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虽然现在是妥妥的数学老师,但是若干年以前,我和很多小男孩小女孩一样,恨极了数学。对,是恨极了。
小时候,不知怎么的,被点燃了语文技能,可能要追溯到从小到大小舅给我买的一系列连环画、作文书,和他藏在柜子里的金庸古龙梁羽生。那时候上语文课我就发癫,遇到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会像毒瘾发作一样兴奋起来,同学们都惊呆了,特别不可思议。数学课上就不行了,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兴致。但是好在,兴趣虽然缺缺,作为一个学生,职责所在,我知道自己当下的任务,也还是能好好上课,只是心里未免有不能尽兴的遗憾。
后来长大一些了,读的课外书越来越多,对语文的热爱也渐渐从课上转移到课下,我想我们从小所受的语文教育,可能最终的目的在此,那就是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至别的方面。对于数学,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有了更柔和一点的理解。
很多孩子问我:老师,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啊?只有买菜的时候用一用,但是相似全等函数这些东西,连买菜的时候也用不到啊!
如此振聋发聩的呼喊,我真的能听到孩子们绝望的内心世界了。然而事实是,买菜其实我们也不用数学。但是就能因此说数学没有用吗?你看看你的周围,大到房屋构造,小到手里的手机,哪一样不是在数学的大厦里建造出来的。你不能享受着数学带来的诸多福利,转眼就说数学没有用,然后抱着手机的时候,又说“真香”。
我对于数学本身的改观,起源于一本书,是《西方文化中的数学》,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数学史。我真正知道,原来数学和那些优美的古诗词一样,也是有美感的东西。只是它可能表达得更隐晦,对它的欣赏可能更有门槛一点。那些终其一生沉溺于一道数学题的数学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比他们展现出来的样子更广博。我想,我们的数学教育,可能缺乏的,就是这一类东西。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关注计算的正确率,长大一些就或主动或被迫地一头扎进题海里,自在不自在地遨游。可是没有人和我们说这些东西。那些说数学无用的孩子,其实他们也并不清楚那些古诗词有什么用,但是他们愿意背诵,并且铿锵有力地朗读,默默记在好看的小本子上,他觉得,那是他的精神世界了。我们被应试教育逼成了凡事都想追究目的的孩子,但是我们其实真正想知道的是,如果我暂时还理解不了它的伟大,那么你们大人,能否给我讲讲它的美?
后来我就是一个数学老师了,偶尔遇到不喜欢数学的孩子,我给他们讲我从小也是一个很不喜欢数学的孩子,我做过最过分的事,是有一天在上了一节数学课的情况下,原本是语文课,最终走进来却是数学老师,我在雅雀无声的课堂上,说了一句:“怎么又是你”。这是我在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中,说得最有恶意的话了,也因此深深自责自己伤了一个年轻老师的心。
现在考虑事情,很多时候是站在学生和老师的两面,有了宝宝之后,又站在了家长和孩子的两面。我深知我们每一个角色,在这场持续一个人二十年的战斗中,都会时不时得有无力感。可是面对数学,面对对数学无力的孩子,我还是想做一些事情,希望这篇文章能多少消解你们对于数学的厌恶,不奢望马上喜欢,起码能和平相处。这是身为数学老师,对和我小时候一样的孩子,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愿你们在和数学相处的前十八年,快乐一点,更自得一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里面与外面”,联结内部自我与外部世界,野蛮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