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感觉自己使尽了浑身力气,工作和生活却完全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死胡同,想拼命钻出来,寻找生活的转机,但无论你做怎样的努力,付出多少汗水,日子还是像死水一般,不见波澜,甚至看不到一点点转变的可能的时候?反正我有。
有人说没在黑夜中痛哭过就不足以谈人生。曾经年轻气盛,涉世未深,生活也缺乏阅历,总感觉这句话太过矫情。后来遭遇了一些事情,一些自己无法掌控的形势,回过头来看看,却十分符合自己的心境。
就如白岩松在自传中所说的一样,人生总有些时候,在外人看来波澜不惊,实际上,在你自己的心中早已是千军万马。而生活的公平性或许就在于一些事情包含随机性和运气的成分,谁也别嘲笑谁,人生在世,漫漫数十年,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如何化解,并坚强地熬下来。
一
我在读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高中时,我就读的中学高中部学生加起来大约也就1000多人,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五六个班,每个班平均四五十名学生。在西北那座县城的中学里,我们自认为非常努力的度过了三年高中时光,并时常为自己看起来的努力感到满意和骄傲,在高二分文理科班的时候,尽管几个比较关注我的老师让我选择理科,但自认为具有很强文学底蕴的我,最终还是没听劝阻的选择了文科。当时全校就一个文科班,全班学生不超过60人。而我的综合成绩,时而排在前10名,时而游离于10名之外。对此,我不以为然,反而经常被自己的努力感动的痛哭流涕,何况几个任课老师数次表示,将我当作重点大学的苗子在培养。这增加了我的底气,我认为,我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临近高考前的几个月,我的地理老师有一天晚上在全班晚自习的时候,喊着我的名字,当众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重点大学,我手捧着鲜花去火车站送你!!”我将它当作是老师对我的褒扬,并为此自鸣得意了很久。
但结果也可想而知,我当然没能考上重点。后来,我才逐渐认识和体会到,如果以我当时的状态和知识储备,我要是能考上重点,那是对重点学校和全国许许多多名埋头奋战学子们的侮辱。
我参加高考是在2005年。我记得那一年我所在的西北省份的一本录取线是440多分(西北某些省份录取分数有政策倾斜),而我离线近20分,尤为不齿的是,我的数学仅考了42分。但对于如此的成绩,面对二本院校,我常年在土地里耕种的父母也没说什么,能上大学,这对普遍小学、初中文化的父母及乡邻们来说,已是莫大荣耀。
只不过,我在得知分数后,有一瞬间,心里竟然有些失落,我的地理老师,再也没有机会手捧着鲜花去火车站送我了。
后来填报志愿的时候,尽管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汉语言文学就是中文系下的学科,我还是稀里糊涂的填报了汉语言文学。不过,于我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幸运。
本想着在自己看来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后,自己便能享受四年自由懒散的大学生活,谁曾想,真到了大学之后,自己才发现,这才是自己艰苦学生生涯的开始。
我选择的大学在东部一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作为全国的高考大省,学生以埋头苦读闻名全国。入学第一天我便发现了和别人的差距,在同宿舍的一个个到位后,尚不熟络的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将话题放到了高考的分数上,500多分、600多分......听着大家逐个介绍,我连说出自己分数的勇气都没有了。我心里想,如果我能考500多分,我早去北京上学了,还来这个破学校干什么?
这仅仅是开始。时间一久,我也慢慢发现了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不仅是知识储备本身,而是眼界、学习理念还有学习方法,最让我难受的是英语课,整个高中时我的英语考试基本上是连猜带蒙。入学不久后的一堂英语摸底考试,直接将我打入了C班(以成绩好坏分A、B、C三个档次),课程在每周二、四晚进行。
与我同班的除少数几个和我一样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外,绝大部分都是学校招进来的体育特长生,为我们授课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年女教师,有时在课堂上,当英语老师提问,坐在教室后排的特长生们便嘻嘻哈哈,甚至故意起哄,我心里虽然非常厌恶这样的行为,但对一个个体壮高大的体育生们却无可奈何。
只有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提升成绩,脱离这样的环境,但苦于底子太差。我连续发了四年的誓,最终这样的日子,以我大学毕业而告终。
二
在大学就读了一年之后,跟同学们熟悉起来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他们的高中几乎是没有周末的,他们不是在复习就是在去复习的路上,我也才知道在他们的高中时代,是不抽烟不喝酒的,更不会翻学校围墙半夜去泡网吧。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就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
我们所就读的专业带有师范属性,毕业后,许多人会选择去当老师。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在我看来,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西装革履,领带飘扬,香氛四溢,敞亮的办公室,丰厚的报酬,最好还有机会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乘豪车、住高级酒店。但在现实中,我看不到生活朝理想状态进发的任何希望。我对当老师心生反感,并不是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偏见,而是从小到大我接触到的有正式工作的人几乎全是老师。
每天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日子,让我看不到未来。好多次,我心里忍不住萌生逃退的念头,但我的确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想干些什么。
浑浑噩噩的两年时间就这样过去。尽管那两年我过的比高中时候还忙碌,还要紧张,我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反而因我的学业成绩每学期几乎都是全班倒数一二,这让我心里始终像是压了一块石头般沉重。
那所学校中有不少和我一样从西北同一省份考进来的学生,虽然专业各不相同,但心态、境况却都跟我差不多,每个星期没有课程时,下馆子喝酒成了我们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
我比任何人都想要获得认可,比任何人都想要把自己的班级排名提升到一个档次,无奈每次事与愿违,现实总会无情的打击到我的热情和自信心。尤其是英语成绩,在当时的学校如果通不过英语四级考试是没有办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这让我分外头疼。直到大学三年级,我参加了数次四级考试,均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俞敏洪的新东方正在急速扩张,这位被北大开除毕业生口若悬河又举重若轻地讲相声般讲起他的过往历程,平常容纳量为400来人的阶梯教室里,过道里、走廊上、台前幕后全都挤满了人,当俞老师金句频出时,整个教室里爆笑如雷。俞老师当然不虚此行,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一讲完,在英语课程辅导环节,现场交钱报名者众多。那些课程费用都不低,动辄成千上万块。我虽然惊奇于俞老师出色的口才和极富鼓动性的现场掌控能力,但限于自己囊中羞涩,也没生出报名的念头。
我只是单纯觉得有钱、有一定地位了真好,无论你在说什么,说的有没有用,总会有人成为你的拥簇,在亲切的称呼着人生导师的同时,心甘情愿地为你的产品买单。
我记起家乡的一句俗语,有钱人就算是放屁,也会有人说他的屁是香甜的。
我自知没有成为有钱人的潜力,也不纠结。处于自己理想学业成绩和苦闷现实的两端,内心始终无法平静。很多时候,当我想起家中父母,一种愧疚便会深深的折磨我。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废人,毫无脸面面对他们。我甚至悲哀地想,如果我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那我就再也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必要了。
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每一天心里都非常难过。那是一段非常煎熬和痛苦的时光。黑夜中,我时常一个人叼着烟晃荡在学校的操场,坐在人工湖边上的石椅上,我看着三三两两攀谈微笑走过的学生,看着卿卿我我嬉笑打闹的情侣,我的大学,没有笑声,没有赞扬,没有爱情...一切美好的东西仿佛都跟我绝缘。我心里告诉我自己,自己的大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压力太大时,我仰望天空,心里一遍又一遍问自己,自己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我的希望在哪里。
我谋划着假如失败后的种种可能。但每一种都足以让我彻夜无眠,更加心灰意冷。不知道多少次想到过放弃。更不知多少次在心里对远方的至亲们说着对不起。
但是到了第二天清晨,我还是如往常一样早起,背着书包心情复杂的走向教室。既然看不到希望,也没有选择,索性也不去想它,踏实走好眼前的路。
我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小说,去试着写一些诗歌。我沉浸于每一本小说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感慨于书中现实,悲喜境遇,心路历程,读到情深处,深深被其中的情节情绪所感染,看《平凡的世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狗日的粮食》《沧浪之水》《妻妾成群》《百年孤独》《雾都孤儿》......也读诗歌《相信未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致橡树》《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有时沉浸其中,欢喜伤怀,无法自拔。
大学的第三年时光也慢慢过去了。
三
大四注定是个浮躁和不安分的一年。新学期刚刚开始,我还没回过神来想大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同班同学们早已开始规划起了未来的道路,考老师的考老师,实习的实习,考公务员的考公务员,考研的考研,但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又一次,我陷入了茫然。
某一天,当我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的几年历程,忽然间,感觉疲累不堪。我对自己说,管他呢,人的命天注定,走到哪步算哪步,先好好休息休息吧。接下来的整整一周,我都在吃饭-上网-吃饭的状态中度过,但一周之后,自己的小农思维式的安慰,并没有让自己感觉到快乐。有时回到宿舍,看着宿舍中孤零零的床铺,一种失落和孤独便迎面扑来,并快速蔓延开来。我开始羡慕起别人的目标,羡慕起别人的理想,羡慕起别人充实又为自己奋力拼搏的样子。我问自己,难道你就想以这样黯黯淡淡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划上句号?没有丝毫的不甘心?
我的确不甘心。我想起从我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每年都会拿到不错的成绩,想起家中那面被奖状糊满的那面墙壁。曾经那么多夸赞,那么多掌声,就因为换了个环境,仿佛置身两个世界,巨大的落差在仅仅三年多的时光里就吞噬了我的朝气和自信。我看到了自己井底之蛙式视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能,相比于学业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辛苦,承认自己的不足、短板,更让我难以接受。自信与自卑处于天平的两端,如果不能端正认识,一方终将滑向深渊,于己,并不会有任何的好处。我慢慢认识到我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从极端自信到自卑的落差和不客观的认识,很多时候,这样的落差局限了我的思想,让我的胸襟变得封闭和狭隘。
我很想通过努力一鸣惊人,但自己以往屡战屡败,即使是自己身边,在自己可接触到的人员范围之内,我甚至连个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都找不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资质优良,但身边却缺乏榜样学习的力量,放眼看去,周边的人都是同一个模样,不说其他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你哪一天做出与之前不同的举动,非但得不到鼓励和认同,更多反而会引来质疑和嘲笑,如果毅力稍逊,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将泯灭于平凡,陷入无尽的琐碎、平庸之中。很多人,不缺乏斗志,不缺乏勇气,但实在是太缺乏可以参照的榜样了。也因如此,很多人在学业结束,娶妻生子,购车买房,但理想人生实际上已经悄然死去。
我再也无法忍受迷茫时的空虚和孤独。距离毕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我必须给自己的大学生涯一个交代。必须给自己一个证明。
我做了一个让诸多人嘲笑的决定——我要考研,而且要考北京的一本院校。当然并不是北大或者清华,作为一个不知名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报考北大或者清华心理上产生的惶恐,让人不敢对其过多猜想。
考研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再次寻求命运转机的时刻,颇具背水一战的意味。于我亦然。
我仿佛回到了我的高中时代,实际上比高中时代还要勤奋和努力的多。为了找到一个合适长期学习的地方,我走遍了学校能够自由自习的教学楼的教室,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全年不安排课程的教室。但由于考研的决定太晚,当我找到那个教室时,教室中早已没了位置。
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在同班同学的提醒下,我去楼层的储物间里翻找有没有废弃的桌椅。运气还真的不错,我找到了一个桌面和抽屉分离的木制课桌。将它搬回宿舍后,我买了些钉子,叮叮咣咣地把课桌给钉好了。而后,我又从学校门口的夜市买了张墙纸,正面贴到了凹凸不平的桌面上。为了防止有人把它搬走,我甚至买了一个钢丝锁,把它锁在了教室最后排的铁制桌椅上。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被完美搞定。
一切准备妥当,我在买专业课本的时候,顺便又买了一张廉价的字画,上面无非是一些励志的语录,但粗体大号字体的“拼搏”两字却分外耀眼。同宿舍的同学们看了哈哈大笑。我不以为然。其实,我心里是怕没个提醒自己根本坚持不下去。毕竟尝惯了失败的滋味,再去设想成功,是一件看起来很奢侈的事情。
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才发觉之前自己的预想太过简单,不仅专业课,英语、政治公共课的宽泛内容都超过了我的想象,尤其是我在做英语题时,挫败感就像是潮水一般一波波朝我扑面而来。我想到过放弃。
但当我每天回到宿舍看到贴在床头的“拼搏”后,又觉得这样放弃显得太过轻佻,转而强迫自己继续看书。
一天、两天......时间慢慢过去。我没细数过我有多少个夜晚是晚上三四点睡觉,没细数过多少个早晨在同宿舍人中的鼾声中起床,但坚持的时间久了,我的生活慢慢充实了起来,我开始慢慢享受这样的状态,直到后来,我已经觉得无论能否考上,结果对我来说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过能让自己满意的努力。
在此期间,因每天复习的英语时间很长,付出的精力很多,临毕业前的一次英语四级考试我竟然顺利通过,这为我增添了不少信心。
屡次失败会吞没人的自信,但一次成功的经历便能重新唤出内心的勇气。
四
紧张备考一年之后,临到正式考试的日子,我心里反而变得坦然起来。那时候班里不少准备就业的同学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我一心扑在复习上,对找工作反倒没有那么着急了,心里想着,如果考不过就打道回府回老家,考个教室之类的的,即便是没有了其他的选择,那也认了。
为期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我清楚的记得当考完最后的一门,在从考点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我整个人都瘫软了。整整一年绷紧的神经,一下子少了依靠,自己感觉就像是一个泄了气的气球,顷刻间疲软下来。浑身疲惫不堪。回到宿舍后,竟然感觉有些恶心想吐,草草洗了把脸上,便钻到了被窝里,沉沉地睡去,我睡了一个无比香甜的觉,不念及过往,不考虑未来,仅仅只是睡觉。
已经记不清是多久以后出的成绩。当和同宿舍的同学们登录别人电脑查到初试的成绩时,其他人的惊呼比自己的来的早,但我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高采烈,没有太多的喜悦。我成了全班二十余人备考,顺利进入初试四五人中的一个。
就像我一个朋友对我说的一样,这是我应该得的。因为其间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波折心路历程,只有我自己能够清晰体会。
或许,对别人而言,这无非是一场考试,与这社会中众多考试中无已,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蜕变的开始。我完成了是对自己的交代。
离自己一直想去的北京越来越近。
当数月后,我站在天安门城楼前,望着长安街宽阔的道路,我想起过往的自己,我感谢过往的自己。当数年后,我站在敞亮的办公室,坐在飞机的机舱,我想起过往的自己,我感谢过往的自己。
尽管人的一生,不都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坚信,所有的困难和问题终会过去,成为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鲜明记忆。
我坚信所有的苦难、挫折终将成为你的财富,不断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只是,别害怕,只管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