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96967/64b649cc17711959.jpg)
今天继续聊我和理发师的对话,作为父母,不可避免要聊到孩子。
他感觉以我的性格培养孩子,可能是把孩子限在某一个框框里,不轻易接受孩子跨出框框一步,好似备一个印模,捏好了面团,往里面一装一按一敲,一个固定造型的馍馍就出来了。想想确是旁观者清呀,相识十来年,虽然一年只去寥寥数次,有时甚至一年都没去,自己这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个性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对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照书养,应该这,应该那,不许东,不许西,责备多于赞赏。到现在我都怕再这么下去,会把他养废了,念叨传授的东西又红又专,突然要离开家,想着好多事情没告诉他,让他学着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上当受骗,天天就关注读书读书,而且还只盯着他的短处。明知道自己就是个被“懂事”坑残了的人,还依旧制造下一个“自己”。育儿理论的书看的越多,越发现自己错的越多,反过来对照现实,就越焦虑。想想多久不曾开怀大笑,朋友们追剧、打牌、逛街、买衣服到我这统统成了浪费时间,认为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可是说真的,有时候并不开心,难怪人家说最惨是“心牢”。理发师与我恰恰相反,他很忙,只是偶尔陪孩子玩玩,这次“冠疫”事件,让他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聊天时他对我说:“现在的教育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会发此感慨,因为他认为他的孩子们比他厉害很多,他在家开视频会议,在旁看电视的六年级大女儿在休息的时候对他评论到,你们讲话怎么都没逻辑性,开的这叫什么会,整一个无效会议。他问他女儿现在年轻人都追什么星,为什么追这些人,直播网红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女儿都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个中的道理他认为还是瞒正确的,儿子没上过乐高课,通过电视节目和自己的兴趣成了乐高高手。在他眼里,他是不禁止孩子玩手机的,看那些“快乐大本营”什么的娱乐节目,甚至认为那是用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只要他们做完作业,时间是自由的,可以自己支配,所以他看孩子的眼光是欣赏的。他的年轻员工换了一拔又一拔,各种性格的也都大致见识过,他就直白的问我,你是不是告诉你儿子要“老老实实”,我说是,他就说:“可能以后会挺吃亏”,他举了他弟弟的例子,从他的陈述来看,确实是有点吃亏。
这里不是标榜理发师的观念就是正确的,环境的不同,阶层、行业的不同,人的三观自然会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就是拿欣赏、正向、积极的眼光还是挑剔的、负面消极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甚至是事情,有时候是会造就了不同的结局。卡耐基先生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一个人能一直用正向、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事物是一种金不换的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