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涉及到的异闻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其字面意思为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却不容许百姓夜晚时必须的点灯照明。其相关的故实是,北宋时常州太守名叫田登,很是专制蛮横,那些邪门歪道的穷讲究还多。这不,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而“灯”“登”同音,治下百姓于是也跟上遭罪,无论如何不能说出口,这也就是“不许百姓点灯”的真正来历和指向。总之,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登”本字那就更不用说了),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这个土包子的私家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即便是官府吏卒,也得小心翼翼地遵守此独家规定,否则一样处罚。
词人陆游知此事后,也颇觉不可思议,遂将其记载进《老学庵笔记》卷五。《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里,“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感觉上去已然是普通人随口而来的成语了——可见田登之事其影响之大。
着实说,这个家伙固然固执蛮横,但不少人遭到板子打甚至判刑的结果也不能全然归结到其人头上。为嘛?咱数千年的文化传统里——甚至民间禁忌里本就有这些霸道讲究。
犹记小时上学,有个同学他已然过世爷爷的名字叫“和尚”——应该是小名吧,否则后世何来——那他人对着该同学如叫出此二字,那就相当于骂祖宗了(直呼对方父母的名字即为詈骂)。小孩子之间嘛,由动口而动手,那是稀松寻常事。问题是,“和尚”直接作为人名具有相当的稀缺性,于是到小孩子这里,反倒出来挑衅对方的理由,好玩呀,刺激呀。至第三代人这里仍旧如此忌讳,那上一代即孩子他爸那辈人那里呢那就更在意了,合家上下不言“和尚”二字那是必须的,他人呢若有意拐弯抹角叫出“光头”,“光毬”,“光溜溜”,“光不流湫”,便一无例外都被视为取笑和笑骂,自然是一种挑事的节奏。
哈,与千年前的“田登”很相似吧。
千真万确,它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礼记·檀弓》云:"卒哭而讳”,意思是,家中长辈过世,晚辈在下葬之前的灵前哭过一场后,该长辈的名字就不能被后人随便提及了。如果非涉及不可呢,那就以一种避讳的方式来。
于是,下列的真实情形便出现了:鼎鼎大名的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本与家父大名毫无关联的"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为避家讳"桐"字,把梧桐树改称作白铁树。岳飞的后代忌“飞”而作“翔”。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哈哈,那是父亲在天之灵的冒犯哪。可见历代家讳之严。直至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俗话说的"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就是此意思。
总之早先点的人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此类忌讳也很多。除了必须避忌与祖先、长辈之名同字、同音之外,还要考虑命相克妨等等。比如,命中缺金,忌讳以火或火旁字命名。总之,命相八字不得以相克之字命名。小孩儿又有小名,据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云:"幼小之名谓之小名。长则更名,而以小名为讳。"至今此仍盛行不衰。在敝乡,小名只长辈和关系亲密的同辈可以叫;别说晚辈,即便同龄人,倘彼此不咋熟络,呼对方小名绝对是公然的不尊重。村里的一些老封建则认为,晚辈呼长辈小名,会被鬼神听去,其魂会被鬼摄去,所以坚决避忌,严阵以待。
元朝法典中"回避字样"竟多达一百六十个,再加上"随音旁避"的嫌名嫌字,就更多不胜数了。“回避”什么呢,帝王及王公贵族的姓名字号哪。明清讳禁之严,可谓登峰造极。触犯讳禁成为文字狱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动辄因此而被杀头的事经常发生。避讳的方式有换字、避音、空字、缺笔等等。众所周知,清代文字狱之厉害,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便是忌讳思维。
在民间,婴儿取名时,还须注意另外的一些因素,诸如"出恭"、"解手"、"方便"、"如厕"、“屎尿”之类最好打一开始就远离。《清稗类抄》云:"北人骂人之辞,辄有蛋字,曰浑蛋,曰吵蛋,曰倒蛋,曰黄巴(王八)蛋,故于肴馔之蛋字,辄避之。鸡蛋曰鸡子儿,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摊黄菜,溜蛋曰溜黄菜,煮整蛋使熟曰卧果儿,蛋花汤曰木犀汤。木犀,桂花也,蛋花也色黄如桂花也。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而独于茶叶所煮之鸡蛋,则不之讳,曰茶鸡蛋。"(北方人骂街时多带一“蛋”字,比如浑蛋,操蛋,倒蛋,王八蛋等。按,蛋本指男人睾丸,是男性生殖器,故在骂语里也就有了亵渎、诅咒之意。延伸之后,饭桌上的“蛋”也跟上下课了,鸡蛋不叫鸡蛋而叫为鸡子儿,皮蛋则叫松花,炒蛋呢叫摊黄菜,溜蛋叫溜黄菜,煮整蛋使熟叫卧果儿,蛋花汤叫木犀汤木犀的另一名叫桂花,蛋花也色黄如桂花也,所以如此叫。蛋糕叫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而只有茶鸡蛋没有改名)。瞧瞧,食品名称尚且如此在意,那人的名字里若有个“蛋”字,那岂不是等同于要了命?
在农村,认干亲,指腹为婚,由累世通好而约为儿女亲家等等的故事特别多。说兄弟结拜吧,一般说,“二哥”的地位肯定不如“大哥”对吧?而在山东则正好相反,争作“老二”而忌称"大哥",稍一思索便知“武大郎”“武二郎”的不同遭遇有关。此外,孩子取名,"王八"、"乌龟"、“鳖”、“蛇蝎”、“猪”、“驴”等以及相近的意象和读音,也须尽量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