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毛诗传》说:“下泉,泉下流也。”下泉之“下”,指泉水出来的方式。
《尔雅•释水》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悬)出,县出,下出也;氿(guǐ)泉穴出,穴出,仄出也(侧出、旁出)。”
李巡曰:“水泉从上溜下出是下泉,即沃泉。”
本诗所说“下泉”,《传》说“泉下流”,即指《尔雅》所说之沃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lánɡ)。”
《毛诗传》说:“冽,寒也。苞,本也。”
《说文解字》说:“苞,草也。南阳以爲麤履(cūlǚ)。”苞草,南阳人用来做草鞋。
《说文解字注》说(大意):
《礼记•曲礼》说:“苞屦(jù)、扱衽(xīrèn)、厌冠,不入公门。”郑玄注解说:“此皆凶服也。苞,藨(biāo)也。齐衰(zīcuī,丧服)藨剻(pēng)之菲也。”(唐孔颖达疏解:“苞屦”是用藨剻之草做齐衰丧履。)
司马相如(汉)的《子虚赋》说:“葴(zhēn,马蓝)析苞荔。”张揖(三国魏人)说:“苞,藨也。”作为草的时候“藨”当是正字,“苞”为假借字。所以丧服的鞋用“藨剻之菲”制作,《曲礼》写作“苞屦”。张衡(东汉)《南都赋》说草有藨——“其草则藨苎(zhù)薠(fán)莞(guān)”,就是《子虚赋》里的“苞”。
《小雅•斯干》里“如竹苞矣”、《大雅•生民》里“实方实苞”之“苞”,《毛诗传》训为“本”,“本”是“苞”的本义。(《说文解字》说:“木下曰本。”“本”即花草树木之根、茎。)
“苞稂”,即“稂”的根茎。
《毛诗传》说:“稂,童梁。”
陆机(三国吴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禾秀为穗而不成,崱嶷(zè yí)然,谓之童梁。今人谓之宿田翁,或谓宿田也。”《大田》云‘不稂不莠’,《外传》(《国语•鲁语》)曰‘马不过稂莠’,皆是也。”——认为“童梁”是开花结籽但是未成熟为稻穗禾谷,即秕子。
所以《毛诗传》说:“非灌溉之草,得水而病。”——“浸彼苞稂。”不是灌溉这个“稂”草,是禾谷的根被水泡坏了变成了“稂”(童梁)。
实际上“稂”是一种类似禾苗的草。
《尔雅•释草》:“稂,童梁。”郭璞注解说:“莠(yǒu)类也。”
罗愿(宋)《尔雅翼》说:“稂,恶草,与禾相杂,故诗人恶之。古者以饲马。”
《郑笺》说:“稂当作‘凉’,凉草,萧、蓍之属。”《笺》根据本诗第二、三章的“萧”与“蓍”,判断“稂”为草而不是得病的禾。
孔颖达《毛诗注疏》也认同《笺》所说的“稂”非“禾”,但是认为《笺》说的“凉草”没有什么依据。孔颖达说:《尔雅•释草》里不见有草名‘凉’者,未知郑玄说的“稂”为“凉草”的依据在哪里。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