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向军讲《道德经》

黄向军讲《道德经》

作者: 盼望_c5ec | 来源:发表于2021-09-22 23:54 被阅读0次

你可能对我不太熟悉,我向你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年轻时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近30年来,我致力于传统国学文化的研究,在山东曲阜孔子当年的讲学之地,有一座国学院叫洙泗书院,我曾经担任过副院长,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智慧的,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

《道德经》这本书,我想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本书是圣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写的,共有81章,但全书加起来只有短短的5000多字,如果快速读一遍,也不过20分钟,但是,它却是浓缩了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它很简约,但绝不简单。它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智慧的最高峰,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它影响。几千年来,科技进步,信息大爆炸,但智慧还是那些智慧,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经》能流传几千年而不灭,只要反复读,你我一定能有所心得。但如何读懂《道德经》中的智慧?我想跟您聊三件事儿:

  第一,一定要以中国式的思维去读《道德经》;

  第二,一定要抓住关键词,理解道德经中的“道”和“德”到底是什么;

  第三,一定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经》。下面我们一件一件来聊。

  为啥说要以中国式思维去读《道德经》呢?原因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智慧,跟现代西方的逻辑理性智慧,性质是不一样的。

《道德经》第78章讲到四个字:“正言若反”,这个词,特别能体现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也就是悖论式思维。这个思维,特别地“玄之又玄”。什么是悖论?悖论不是矛盾。如果一个东西黑,另一个东西白,这两个东西彼此对立,这是矛盾。但是,如果同一个东西,又黑又白,这种玩意儿可能存在吗?这种情况,就是悖论。在西方式的逻辑体系中,悖论就是假命题,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个水果,同时是香蕉,同时又是苹果,这怎么可能嘛。但是后来量子物理学出现了,薛定谔的猫出来了,这只猫在元素放射衰减的盒子中,又死又活。同一只猫处于死死活活的中间状态,这不就是客观存在的悖论状态嘛?

  量子物理本身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式逻辑,不是判断真伪的唯一理性,这个世界一定有着立足悖论的理性之路。事实上,中国式的思维模型,就是完全容纳悖论状况存在的。最典型的,比如咱们中国的太极阴阳思想,可以说,就是立足于悖论展开的理性之路。

  人类的智慧,从整体分布来讲,有三大思想高峰:第一,古希腊罗马,也就是西方,第二,印度,第三,中国。人类这个物种,直到今天,在地球上各个区域都是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着的。全球化的进程,其实非常短暂,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所以走到今天,人类历史上的独立文明,有过好几十个,但是,大多数都死翘翘了。走到今天,从高度上看,只有上述三大思想系统有发展前景。

  文明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是高度,就像战争的输赢,靠的就是拳头硬。谁拳头硬,谁就消灭对手。思想上的竞争,谁更高明,谁就消灭对手。例如,中华文明在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战争中有胜有负,但是无论胜负,只有中华文明吸收别人的份儿,没有其它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份。好不容易碰到个外来的印度佛教文明,结果双方思想高度差不多,原有的中华文明就把佛教吸纳进来,变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融合格局。所以说,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人类不同文明思想全球化的先驱,而且实验很成功。别管咋回事,反正人类历史走到今天,最高的终身成就影帝级的文明,只有三个。理所当然地,在未来的历史中,只有这三个文明有资格当主角。

  现代的中国人,由于受到近现代西方化思潮的影响,很多人更熟悉西方式的理性逻辑,已经不太明白什么是中国式的智慧了。《道德经》的文本表述,艺术范儿十足。全书81章,全部都是些诗歌一般的句子。事实上,欧美人翻译《道德经》的时候,就是把它作为哲学诗进行翻译的。有人说《道德经》里面的句子,总是类比再类比,类比完了,就直接说结论,根本不跟你讲逻辑、讲论证。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道德经》很理性、很逻辑,只不过,它不是西方思维模式下的逻辑理性,而是中国式思维模式下的逻辑理性。

  那么,《道德经》讲的是哪方面的理性呢?汉代之后,很多人把《道德经》这个名称,理解为“伦理道德”的“道德”,这是极大的误解,正确的理解是什么呢?所谓“道”,这就好像你我可以延着一条道路前进,按照道路走,就前进地顺利;不按照道路走,就容易掉坑里。其实宇宙中的真理与规律,跟你我的关系也是这样,咱们遵循规律办事,就能正常发展进步,违背规律做事情,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道德”两字中所谓的“道”,就是真理与规律的意思。所谓“大道”,就是根本真理。

  那么,其中的“德”,又是什么意思呢?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德”这个字眼儿,更多的意思类似今天讲的“功能”或者“属性”。任何东西都有属性和具体的特征,例如,手机的属性就是能打电话,所以,“打电话”就是手机的“德”。再例如,计算机的功能比较多,编程运算、智能控制、文字编辑、绘画设计,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的“德”。类似的,火焰有火焰的特征,古人称之为“火德”。当然了,人类也有人的“德”。人类有啥“德”呢?人类这种群居动物,肯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独有属性,很明显的,“伦理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玩意儿之一。一个人不按“伦理道德”做事,就是“缺德”,不算是人,只能算动物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道德经》中原本的“德”,指的是大道的属性与变化,是大道的“德”。

  整本《道德经》讨论的是宇宙间的根本真理及其变化。整本书上篇37章,偏重讨论“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叫《道》经;下篇44章,偏重讨论“道的变化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叫“德”经。上下两篇合称《道德经》,整本书从系统的角度,探讨动态真理的悖论理性。《道德经》所讲的,就是这种理性。所以说,什么是以中国式思维去读《道德经》,就是要有悖论性思维。

  既然如此,关于动态真理,《道德经》有啥基本的看法呢?请一定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道”“德”,还有“圣人”。

  首先来看,怎么理解“道”呢?就像《道德经》开篇第一章讲的那样,只能悖论式地来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嘛。为啥会这样呢?《道德经》第34章回答得很清楚:“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这里所谓泛滥的“泛”,就是泛滥的意思。这里是比喻性地形容,例如黄河,在1949年之前,出了名的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所谓黄泛区,就是决口之后的黄河,带着黄土高原的泥沙,把整个世界变成烂泥坑。从好的方面说呢,黄泛区的土地干燥之后,必定土壤肥沃,适合农耕。从现实的角度说呢,黄泛区就意味着民不聊生啊。这个黄泛区有多大呢?中上游基本还好,黄河下游,可不是从今天的山东入海的。黄河一旦决口,北边曾经跑到天津入海。如果往南决口呢,也曾经通过淮河入海。整个中原大地,全都是黄河玩游戏的地盘。到底黄河会从哪边入海呢?天晓得。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字面的意思是说,大道在宇宙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像黄河决堤泛滥,也可能往北边跑,也可能往南边跑,到底是河道左右的哪一边会决堤呢?都有可能。啥意思啊?是左还是右,这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大道真理,究竟是化作光、能量、物质世界呢?还是化作暗物质呢?都可以的。暗物质和物质世界,完全不是一回事呦。光明与黑暗,都是大道的变化呦。运动与静止,都是大道的变化呦。存在与虚无,都是大道的变化呦。宇宙中的种种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矛盾的属性,都是大道的变化呦。“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所以你看,如果不从悖论的角度去理解大道真理,是很难把握得住的。

  再好像一部电影,一般是制片人负责出钱,导演和摄影负责制作出品整部电影,男女演员们负责表现电影情节。这个各负其责的情况,颇有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味道。但是一部电影,我们有时候也看到有自导自演的,比如周星驰拍摄《功夫》就是自导自演的,甚至,直接自己还是制片人,不也同样可以吗?如果我们把整个宇宙也看作是一部电影,那它是有着专职导演还是自导自演呢?甚至既是导演也是制片呢?这件事儿,是说不准的。《道德经》21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一部电影,那么“道”就是这场电影的导演。那么“道”这位导演指挥整个宇宙运转的根本大法是什么呢?是“德”。

《道德经》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这句话可谓就是大道运转的秘诀总则了。反着思维,反着来,这是认识世界变化方向的智慧之道。《道德经》第2章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事万物的构成,就像朱时茂、陈佩斯的经典小品那样,没有配角,主角是没法表演的。只有从反面认知,才能看透系统的全部真相。

  系统是咋回事呢?组成系统的要素动起来,运动中的关系,这才是系统。例如,龙卷风,就是很多空气分子,彼此绕着圈地转,动起来的空气分子,这就形成了龙卷风系统。

  从反面认知看透系统真相的思维,可以帮助你我很好地解决问题。因为,从系统关系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发现,很多关联相关的其它要素,才是事情真正的原因。比如有人问,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你我稳稳地站在大地上呢?脚底板下的这两小片土地,当然很重要;但是,让你我稳稳站在这里的更系统更深层原因是:你我没有直接踩踏的地面与脚底板下踩踏的两小片地面是一体的,更大、真稳定。

  所以你看,面向系统,所以说,从“反者道之动”的悖论反向思维去入手,往往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就好像我们看见一颗子弹飞出去,但却不懂得子弹壳中火药炸开对枪支造成的反向后坐力,那么,是永远也造不出枪炮的。宇宙中全部的运动,必定都是“反者道之动”的。

  除了“道”和“德”,《道德经》这部书的落脚点,其实还有第三个关键词:圣人。

  中华文明认同的最理想的一种人生状态,就是自己活得通透,不被本能牵引着盲目为物种而活,同时呢,完全发挥人的本能和本分,彻底承担起人类物种在宇宙中物竞天择的现实。这种人,活到家了,就是“圣人”。你看,其实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先秦文化,真正的重心,是关怀个体。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中国文化只懂得关注国家、集体、整体,只知道为统治阶级服务。中华文化的特色是把个体放在整体的大系统中去关怀。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独立个人,都生而追求幸福。但是,幸福是什么?真的有幸福?还是永远只是梦想呢?如果真有幸福,谁能拥有?如何实现?如何维持幸福不丢失?重要的是,死亡来临的时候,你生前所做的所有努力,还有价值吗?还有意义吗?活着的幸福,怎么就不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呢?所谓幸福人生的道路,能否经得起活着与死亡的双重考验呢?

《道德经》整部书,其实都在解决生命幸福的问题。在《道德经》看来,人生在世,如果直接遵循本能去追求美好,往往只会把自己带到沟里去。人生在世,如果只会直接本能地思考判断,只能降低自己人类这个物种的水准,并不是真正对自己的灵魂负责。要对自己的灵魂负责,就要有全局的智慧,言行都活在完整的真理之中,做个圣人。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不跟真理抢C位,而是配合世界,这样反而生命才完整,反而能够成就自己灵魂的幸福。《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解决生命幸福问题的答案,简单粗暴地讲,就是“金牌配角思维”。为啥要采取这个策略呢?因为整个中华文化都认为,或许最终的结果很难讲,但是从实践行动的角度出发,人类这个物种生存中最核心的事情,只有一个选择题:做人?还是做动物?这个选择题,不是一次选择,而是终身有效。你我任何的当下一个行动,都面临这个选择。为啥呢?因为原本人类就是有人性的动物,既拥有跟其它动物一致的本能,也拥有人类这个物种特有的理性。是理性向上地活着,还是放弃理性任由动物性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是随时随地的考验。

  孔夫子讲,世界上有三种动物:君子、禽兽、小人。小人有理性,但是他们放纵欲望,连禽兽都不如。为啥呢?因为禽兽是遵循自己的本能活着的,小人心中的本能,虽然原本包括理性,但是小人却偏偏放弃理性。如此一来,小人其实是违反了人类的本性本能,跟遵循本能而活的禽兽相比,岂不是完全比不上吗?那咱中国人,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让理性建设自己的生命,追求文明地活着,追求文明地死去。做到了,就是圣贤;做不到,但是能真诚地追求作为一个人而活,这就是君子了。君子可以犯错,但一定要当君子。这个说法,是儒家的人生价值观。

  不过在道家看来,儒家讲的固然很好,但是,仅仅心中努力真诚做个人,就一定不被自己的动物性拖后腿了吗?如果没有在现实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还是不能确保成功做人嘛。不能光嘴上会说,还得真有办法,才是真圣人。知道是知道,知道不是得道。只有掌握真理大道有办法,才是“得了道”,才算是真正的人。

  既然如此,啥办法,才能得道呢?这就是《道德经》中的两个核心词汇:无为,不争。大道“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对“无为”和“不争”这两个词,同样需要悖论式地来理解。《道德经》讲“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形容一种似乎什么都没干的状态;《道德经》讲“不争”,不是没有任何努力,而是形容一种似乎什么都不努力的状态。既然如此,怎么“无为”?怎么“不争”呢?

  我在“99个用得上的《道德经》智慧”课程中,讲将这个办法,总结为“驾驭式的灵魂幸福路线图”。简单粗暴地讲,就是在人生社会价值功名利禄的追逐中,追求自己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呢,不在乎人生结果的成败得失,唯一在乎的,是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磨砺自己的内在灵魂,累积内在的生命价值。驾驭外在的社会价值,为内在的生命价值服务。

  为啥要这样呢?因为,你我注定是配角。

  你我的自我意识,处在心灵自我小系统之中。心灵自我小系统,处在自己的生活社会大系统之中。你我的生活社会大系统,处在地球的自然界系统之中。地球的自然界系统,处于太阳系宇宙的大系统之中。你我始终处在俄罗斯套娃一般的环境里。无论在哪里,你我有可能是主角吗?别痴心妄想了。除非你我直接变成上帝,除此之外,就永远不要幻想自己是命运的主角。

  那么,你我只能臣服命运一无是处吗?不是的,你我虽然注定是配角,但是,你我可以做金牌配角。《道德经》讲,大道真理同样贯通于每一个配角之中,并没有限制任何一个配角的成长。只要能够让大道真理能够为我所用,那么,我干嘛非要抢C位呢?吴孟达跟周星驰搭伙演电影,哪部电影是主角?但哪部电影,又不让人回味无穷呢?不把自己当主角,你就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变成一个拥有幸福的人。

  《道德经》里的智慧无穷无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建议你一定要亲自去读一读研究研究,相信我,你会受益无穷。

  好的,愿《道德经》的智慧,能为你所用。我是黄向军,有缘再见。

相关文章

  • 黄向军讲《道德经》

    你可能对我不太熟悉,我向你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年轻时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近30年来,我致力于传统国学文化的研究,...

  • 怎样谋求人生的幸福之道?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谋求自己的幸福之道?《左传》中有人生的真谛。 黄向军老师在讲第四讲的时候跟我...

  • 以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为例比较中西印三大哲学的底层思维模式

    黄向军 说到哲学,现在还有很多人讲,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古代中国没有哲学吗?如果说,西洋式的礼帽叫做帽子,那么,中国...

  • 30而立,你的人生是否做到了这“三立”?

    岁月不饶人,我们也未曾饶过岁月。 作为90后老大的我,很快也奔三了,有幸听到黄向军老师讲国学,当听到《春秋左氏传》...

  • 国庆防诈骗

    晚上的地 很累 等 约瑟夫广告蛋糕黄军家地方黄军家上的风风光光发货黄军得更好黄军好大哥黄军家 三等功黄军家的狗黄军...

  • 职业 事业 功业

    今日听了黄向军老师的《春秋左氏传》第三讲,有感写下这篇文章。 黄老师讲到,人生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手中,而主动型人生...

  • 684.有序进行

    当田福军回去黄原地区任职的时候,黄原地区书记苗凯生病了,住进了医院,于是,田福军便去看望苗凯,后续苗凯便向省委请假...

  • 我的新名字-黄泽文,后面我会持续更新

    今天正式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我之前给自己起过很多名字。从黄军-黄小军-黄加军-黄家军,到今天的黄泽文,也许后面可能...

  • 黄庆军

    你俩立在雪地里 一地家当 这些将会有什么变化 在未来的八年 谁热情奔放 谁垂头丧气 谁呼过一口气 谁用力握住过时间...

  • 黄家军

    黄家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向军讲《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ew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