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受周围舆论影响,以为上进者必然刻苦,刻苦者必然熬夜。于是,有事无事便坐桌前;在桌前无论企图,都会摊开一本书;看书习作也肯定直到深夜。如此竟也在邻里亲戚间被传为勤奋好学的好子弟。当时我成绩不差,但显然付出收获不成正比。现在想来,初中三年再加上高中三年,整整六年时光都被浪费在桌前。
事实是我不是好学生,更可悲的是,我连坏学生也不是。六年的生活将我塑造成了个没个性没特点的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怕被视为问题少年,并得到班干部们的帮助,我从不曾“屠狗”,故而性情上不甚仗义。做事犹豫,甚不潇洒。学校里老师们看领导脸色办事,我们看老师脸色学习。时刻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伺机随时“配合”,我成了芸芸应声虫中的一条。倘若当年能容我自由发展,想想现在性情或许不同。
后来进了大学,现实竟如此不同。自小学以上一惯“严谨”的作风并未得到传承、发扬,老师应付教学,学生应付考试。状元沉迷网游,不分日夜;吊车尾却立志创业,奔走活动;而一些真正碌碌无为的人,依然在争抢第一名,以为荣。世界并没有随生活半径变大,大家各自蜷缩在角落里。那些熟练的应声虫已经攀附上了老师、团委领导,“鞍前马后”,随叫随到。而一些尚未熟练的,挂着标上“主席”两字的项圈,颐指气使,终日忙于拉同学坐场。
这时,大家开始变得不同。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已经开始学习“趋炎附势”、“拉帮结派”,意图深入了解国情。还没走出高中惯性的人,再次“立志”投身学术,意图“改变世界”,乃至宇宙!更多的人,或在宿舍、或在网吧企图以“个性”,使世界因“我”而不同。我有更宏伟的目标,所以这几样都有所涉猎。
还是太年轻,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我基本都保持仰望,于是上了研。论文,技术,专利,这些都将是生活新的成长点。后来我发现我的研究点老师也不懂,完全不懂;但他明明照此接了上*万的项目!论文要傍大牛才能发,比如今年新升教授的**。专利就需要技巧了,只能能力强的人才有机会,老师如是说,接着又声称自己一天写了七个!至于技术呢,观察周围人的去向,感到远不如关系来得重要。于是决定,在这个“学术圣地”学习“关系”!
书上说,孔子三十而立。我想知道,当年他立了什么?而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中,何为立,立为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