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第二十九章:那些工作满档,却照样过得很快活的人,他们和拼命三郎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懂得享受所做的事。
试着让自己成为一个“感受生活”,而不是“赶着生活”的人。
《初心》第三十章:人生过程就如一个待产的母亲,她的快乐不只来自婴儿的诞生,同时也来自怀孕中的期待和喜悦。
达成目标并不是快乐的保证,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初心》第三十一章:不管你追求什么,首先要问自己一个终极问题“我要的是什么?”
活得久不是活着最终的目的,而是实现梦想或希望的手段而已。
做任何事前都应该先弄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是手段,幸福快乐才是目的!
《初心》第三十二章:唯有安于当下,心才能静下来,才能真正身心安顿。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直接的感受。体验的瞬间,是唯一存在的时间。
当你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没有杂念,就是一种“静心”。
在佛教中,把觉察当下所发生的一切,称为正念。
正念就是全神贯注在当下,不忧虑过去或未来。不要去想别的事,你现在做的事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初心》第三十三章:不要延缓要过的生活,不要说将来有一天想过的日子会来临。“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因为生命是不等人的”。
有很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往事;有很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往生;有很多梦想,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是没用的。“那时候”已经过去,“那个人”也已经不在。
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在我们等着要去生活的时候,生命已经过去了。”
人生没有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回来。将希望寄予“某个特别日子”的我们,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
所以,不要再说:“我以后要怎样怎样……”,如果有“以后”想做的事,就请现在去做!
以后你只会变老,体力变差,兴致变少,而且以后的你未必有现在的心情,以后的你已不是现在的你。
《初心》第三十四章: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
一位癌症病人用自己最后几年的生命,圆了他尚未实现的许多梦想。后来他告诉别人:“我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会有多糟糕。是它提醒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如《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说的:“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的改变。”
被医生宣告只剩几个月生命的病人更会了解,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死亡。
人,说走就走,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你双脚迈出家门时,临走前的一声再见,所意味的可能是还会再见面,也许是永远“再见”!
所以,要活得像明日就要死去一样。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你就知道该怎么去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