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儒‖大桥和珠海的中华白海豚(散文)
2020-03-13 中山日报
“我想去拜访中华白海豚。”二十多天没出过家门的陈思霏,趴在桌边写下一句话:“想起以前自由行走在蓝天下,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现年9岁的陈思霏,是珠海香洲区甄贤小学一名三年级女学生,大年初十,班主任朱楠老师通过微信群,给宅在家中憋慌了的孩子们布置了十道作文题,内容涵盖疫情防治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
陈思霏渴望地瞅着窗外,窗外阳光灿烂,小区花圃种的桔子树开花了,粉红的长春花在耀眼的斜晖中也亮得炫目……噙满泪水的眼中,憧憬慢慢就被恼怒的表情取代,眉头紧锁的孩子垂下脑袋,随后怒气冲冲写着作文:“这都怪谁呢?还不是因为那些吃蝙蝠的蠢家伙……”
与陈思霏相同的是,她的同学廖加一等多名孩子在作文中也多次写到这次令人恐慌的疫情,“希望人类吸取教训”,一位男生谢烽也感叹道:“每一天,有许多动物死在人们嘴里。”同班女生柯坤也在微信晒出作文,提到野生动物“过得平安,我们人类也就平安幸福了。”
“吃了蝙蝠能补什么呢?能倒着睡吗?能学会飞吗?”陈思霏嘟囔了一句。
与孩子们强烈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的作文相对应,我2011年至2018年多次采访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也曾亲耳听到余烈多次强调:“港珠澳大桥通车,中华白海豚不搬家。”
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所处的珠江口海域中栖息着2300多头野生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海上大熊猫’,是世界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余烈回忆说,大桥走线方案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这片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从前期研究到最终敲定所有细节,花了整整4年。”其中,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部分,在工可阶段从原来有318个桥墩,到最终施工阶段减少到了224个。
“其实在教材中有生态环保观念的引入,”朱楠老师提到该校在生态环保教育方面的努力:“我们在班会、队会上也进行了相关生态主题教学。”
“百岛之市”珠海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1980年8月26日列入经济特区以来,该市先后制定29部生态文明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资料图片:中华白海豚跃出海面 编辑
资料图片:中华白海豚跃出海面编辑
资料图片:港珠澳大桥编辑
余烈经常与我在微信中互动,他告诉我,在各方的努力与协同作战下,截至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时,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
“我想坐车途经港珠澳大桥,我要坐在车窗上观察白海豚高高跃起的瞬间。”陈思霏充满感情说道,她和奶奶在2019年春节前去香港途经港珠澳大桥,看到的那几头白海豚嬉戏的场景常常出现在梦中。
朱楠老师提前透露了计划,开学后还会针对本次的疫情,跟孩子们开展相关主题教育。“这个不仅仅是生态环保观念的建立,更是一种社会担当的品质培养吧。”她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与中华白海豚共享蓝天碧海,在珠海,是各行各业有识人士的观点,也是每一个孩子成长必须接受的一道考题!
(本文发表在2020年3月13日《中山日报》“文棚”,详见https://zsrbapp.zsnews.cn/mobile/news/viewNews/29/539726)
图:中山日报截图 编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