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虽死犹生,岂不谬哉?

虽死犹生,岂不谬哉?

作者: 暖茶洛可可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8:27 被阅读0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中国自古就有厚葬的习俗,一半是为了安顿死者,一半是为了安慰生者,然而,生者未曾体验过死亡,焉知地下世界何等样貌?于是,善于传承的中国人索性将世俗的经验照搬到死者身上。祭奠死者,实则是为了却生者的遗憾,话剧《青红不解皂白》敏锐地捕捉到生与死相对立的荒诞性,呈现出一个啼笑皆非、自欺欺人的人间世界。

    《青红不解皂白》讲述了一个围绕着墓穴而展开的曲折故事。求夫妻合葬而不得的刑满释放老者,婚外恋被撞破急于出手双穴墓的商人,两个丧子失女险些结成冥婚的家庭,一个将房地产行业进行到死的公墓运营团队,在幕落幕起间嬉笑怒骂,谈死论生。

    虽然触及的如此重大的生死议题,本剧却是一部灵巧精致的小戏。没有宏大叙事的沉重背景,也没有庞大的演员团队,甚至连舞台布景也简简单单、轻轻巧巧,仅仅由几个爆发在公墓中的切片式的场景,把观众的情绪与思考一次次的往更远、更深处牵扯。

    本剧最大的亮点可谓充满哲学思辨、字字隽永的台词。"活人想不到一起,死者埋不到一处""地狱倒影着天堂,坟墓倒影着住房",诸如此类将生与死对立组合的台词,无不映射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即"虽死犹生"。因为坚信死者在地下依旧按着世俗的套路活着,老高才会心心念念着与早逝的妻子白头偕老,洋洋和小乔两家才差点结为冥婚,一块三尺见方的墓地才会被炒得炙手可热,尚留在人间的生者才会为故去的亲人操碎了心。白岩松说:"中国人一谈到死亡就像小学生,因为中国没有死亡教育。"于是,出于对死亡的未知,人们把生前的繁文缛节移植到九泉之下,秦始皇有浩浩荡荡的兵马俑,将相有金缕玉衣陪衬,普通人自然也需要个同伴纾解寂寞,真可谓是虽死犹生,看似通达,实则放不下、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

    如此说来,什么才是真正透彻的生死观呢?本剧在结尾一幕给出了答案。在经历与亡妻跨越生死的一番对话后,老高终于领会到了"满天满地都是他的生命",从而出离了生死困境,在众人尚在迷惘之时选择死后葬于树下,先认真过好现在的生活,真可谓夏虫不可以语冰。老高对生死的认知过程,是从"虽死犹生"到"向死而生"的飞跃。向死而生,是对死亡的释怀,是对生活的笃定,一边目送着逝者的远去,一边迎接着新的生活,不为别的,只为那满天满地的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虽死犹生,岂不谬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k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