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老了,是否需要住进养老院,从来不是我会烦恼的问题;因作为一个丁克,我一直认为,我老了就是要住养老院,父母当然也是了。(没有问题是因看到的照片都是那些老人院的活动照片,自以为老人院都有人陪伴)
再次回到老家,81岁的老爸爸,2年前跌倒后,行为能力日益下降,所以申请了外籍看护;但因已退休且没有自己煮饭、洗衣、阅读、运动、与人交际、旅游等习惯(一辈子都在工作),几乎每天都在起床、吃东西、坐着、小走动、打瞌睡、回床上睡觉、再起床、再坐着、再小走动、开冰箱喝饮料、吃东西、坐着、打瞌睡、回床上睡觉...度过每个时刻及每一天;每每起床,常常搞不清时间,夸张时忘记自己是否已吃过正餐,有轻微失智情况。但老爸爸是记得我们的,也能跟我们互动,更多时间像个小孩,需要别人哄、纠正卫生行为,他受挫,而家人也很受挫。尤其加上妈妈患有帕金森二期(目前努力维持行动能力),伴随着些许的忧郁情况,让家里气氛更紧张。

因这样的缘故,我决定先行去看养老院,提早准备起来,避免未来父母需要时手忙脚乱。
当我走进第一家养老院时,虽然空间很宽广,房间有窗户,床也是干净的,没有浓烈老人味,但迎面而来的老人们,让整个环境气氛完全不一样,踏进去后,似乎人生已看到尽头了。有2类老人,第一类在安养区域,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拿着报纸,看着时事,虽然坐着轮椅,能主动与人互动,看起来挺精神的,感觉像是初老。另一类老人在养护区,也就是需要人照顾的,需要人帮忙洗澡、换尿布、部分失智、面无表情、部分需要喂食,他们坐着看电视,又或许没有在看,就只是坐着;在那一区看不到希望,直接很强烈的感受是他们在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而我知道,若老爸爸送进去,就是第二类了,毕竟他现在已需要携带随身尿桶,置于身边随时取用、他人协助洗澡、每天要打胰岛素...等等。
跟工作人员问了老人的作息,其实跟爸爸现在作息差不多,不一样的是有【更多】没有表情的老人陪伴着爸爸,与我原来想象的,有同侪老人陪伴可以讲话不会无聊的想象是很不一样的,差异十分大,当然也有可能老家是在二线城市的原因,我也不确定,因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工作人员在跟我说明的角度更多是父母进来后,我们都会照顾好,尽量不会打扰到你们,我们有多种选配服务等等。从我身为子女的角度,更多的是感慨,曾几何时,我们的天似乎变成大家口中的负担了。
走出养老院,回家的路上,我对老人住养老院,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不是不送养老院,而是在老爸爸不认得我们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后再送进去;【我也不会再说养老院很好,有人陪伴这种话了】,因一进去若习惯了,那就真的是习惯【无希望】的人生氛围了,实在太悲伤了。更多的是不忍心把还认得我们、还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跟我们互动、惹我们生气的老爸爸送进一个安静等待死亡到来的环境。
也因为这样更懂得,为什么养老院会需要社会志工人士、宗教团体、家属,主动到养老院带动活动等,为死亡氛围浓厚的养老院,注入一些人生愉悦氛围。这些老人并不是出生就是老人,他们也跟我一样为生活打拼,虽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打骂教育,让我成长过程相对辛苦,但他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他的家庭也不是他可以选择的,但不争的事实老爸爸为养活我们很努力打拼工作,让我们免于流落街头。所以在老爸爸及老妈妈还认得我的时候,我也有能力陪伴的时候,避免被老爸爸或老妈妈的悲伤或暴怒情绪影响到的同时,学习怎么让老爸爸及老妈妈【延续他们的生活能力】,让【各自】能在熟悉的环境下,继续往前。

看完养老院后,感受到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性格、教育知识、思维、生活习惯时刻影响着一个人在成长及变老的过程,人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但有机会透过教育或社会知识改变自己的视野,认识自己的思维,愿意付出去改变生活习惯,开放心态很重要,因这是一辈子自己能给自己最大的礼物。老年生活很长,而生活品质还不是家人、医生可协助就能解决的,所以进入中年后,开始遇到父母变老的过程,何尝不是最好的人生安排呢,因懂得,现在也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生活改变。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选择不一样,没有对错,只要能让生活往前走,都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