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余秋雨《山居笔记》的第三章——“流放者的土地”,文中说到清代大量学者和文人被无辜株连,莫名其妙流放宁古塔的事。
说到那些被流放的学者和文人,艰难地在苦难和苦痛中挣扎,还在当地进行文明和文化传播,“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使当地从蛮荒中逐渐开化。
随后,文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上面这些叙述不至于构成这样一种误解,以为流放这件事从微观来说造成了许多痛苦,而从宏观来说却并不太坏。 不。从宏观来说,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
以及这一句,“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我太喜欢上面这段话了,我从这段话里看到了理性的光辉,感觉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我还想起了以前多次看过的毒鸡汤,什么感谢苦难,感谢那些给你伤害的人,因为苦难和伤害,所以你成长了,成熟了,进步了。
我觉得这种论调是纯纯粹粹地有毒!成长了、进步了,那是受害者自己适应了伤痛和伤害,并没有伤痛和伤害的什么功劳。伤痛和伤害就是伤痛和伤害,它是给人带来创伤的东西,为什么要感谢它?
难道我被别人捅了一刀,后来我大难不死,刀伤愈合了,我也要去感谢那把刀和那个持刀的人吗?刀伤愈合,是我自愈能力强;大难不死,是我自己运气好。有伤害我的刀和伤害我的人什么功劳?我又为什么要感谢它?感谢它让我体验了被刀扎是什么感觉吗?
如果说,是他们的伤害,让我成长了、成熟了、进步了,然后因为这个成长、成熟、进步,所以我需要感谢他们。那我想说,我本来可以不成长,不成熟,也不进步的,我可以一直这样天真乐观地活下去,不用看破红尘,不用看透世情,不用体验世态炎凉,不用体验人心险恶,一样可以过好这一生,可以一直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你可以说,童话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那我想问,什么是真实的世界?因为那些乌七八糟的存在,较为美好的童话世界崩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较为残忍残酷的世界。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乌七八糟、残忍残酷的存在呢,是不是可以说,较为美好的童话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了?
归根结底,那些造成苦难和伤害的残忍残酷,就像毒瘤,本身就是病态的,虽然有存在的原因,却不具备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封建时代的“株连”。
所以啊,感谢它个锤子!
无疑,余秋雨作为学者和真正的文人,是非常理性的,而那些毒鸡汤的制造者则非常浅薄和贫乏,只会装腔作势地卖弄口舌而已。可能这也是真正的文人和垃圾文人的区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