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毋庸置疑,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条主线。可惜,很多人在迈出校门以后,就放弃了主动学习——或者说,拒绝了成长的可能性。人是有限的,被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然而通过学习,却可以扩大自身有限的圆的半径,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这次重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对于学习有了一些更多的感受。
学习的途径
1.体验:用五感去体会
2.试错:通过行动而获得知识
3.观察:相比于前两者,由自己扩展到他人,通过观察外界而获得知识,但被时空限制
4.阅读:突破了上述三种的局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正确地思考:真正意义上获取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这五种关于获取知识的途径,我知道,但从未想过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起来。我目前在“正确地思考”这一方式上,还很薄弱——之前仅仅停留于输入,没有尝试有意识地思考和输出,不过今年这一点也在逐渐改善。
学习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一种认识论学说。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
经验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1.个体的经验有限
2.群体的经验有限
3.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意识到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之后的人生,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这次重读本书关于经验主义的阐述,才让我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过了这个泥坑。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自学
如今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活,有很多遗憾和失落,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在大学期间,幸运地迈入了“自学”这个世界的门槛。
摆脱学校填鸭式的学习之后的自主学习,走过很多弯路,得到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再看到书中讲的这几点,感同身受。
1.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摆脱经验主义的第一个技巧就是“了解经验的局限”。
2.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深刻认识了经验的局限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无比珍爱自己好不容易“归纳”而来的经验,以至很多人常常是“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问题都像钉子”。
3.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做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
5.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之间鸿沟的唯一手段。
6.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马上获得解答往往是不可能的。
最后
这几天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收获太多了,也引发了我对自己的反思。我最近几年总是不断追逐读更多的新书,很少回过头去重读读过的书籍,经过这一次的经历,打算开启一个“重读”的项目,通过书来感受自己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