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字,从言折耳。纵使誓言掷地有声、字字从心,但仍然不得面对这样一件事实,其保质期有限也,期限一过,心中那股劲时忽一下消散开去,好似没说过这样的话,没起过这样的誓。
誓言的保质期便是劫难和难关,期间仅限于渡劫之中,劫度过了,誓言也就不复存在了。
誓言的作用在于凝聚一种力量、唤醒一种勇气、抚慰一种懊悔。“我一定加倍对你好”、“我定会发奋努力”、“如果不遵守契约,我万劫不复”。起誓的时候往往面对着一次考验,为了让对方放心,为了给自己鼓劲,不断地重复我定将如何的言说。它的可笑之处就在于,它是现实的遗憾,未来的承诺,正因为和现实相距甚远,它才愈发的重要,说白了,求得心安。
2003年,非典的记录片中,北京的一对年轻情侣仍然紧紧握着对方的手,他们面对镜头说道,灾难过后就会结婚,现在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灾难过后,记录片尾,一行字提到“结婚的话双方再也没有提过”。
不是曾经的誓言忘了,而是劫难已经过去了。这便是人性吧,在考验面前往往紧紧相拥,立而起誓,而当转入平淡,默契的闭口不提。
誓言,不过是度过一劫的工具,和现实相隔甚远。
别再骂渣男、负心汉了,誓言本身就不可相信啊,只不过大家都在自我欺骗,求得心安,又默契的不戳破
了。
我要原谅我这个“负心汉”了,前两天起的誓已经搁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