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一时间举世瞩目
2017年下半年
因为总书记的关切
另一个地名也火了
叫“塞罕坝”
到底有多火,一个在上海生活的同学,打飞的去北京,然后自驾去了塞罕坝,然后告诉我你家原来这么美!一个毕业很久做某公司做高管的学生,八月的一天给我打电话,说你这真不错。然后,十一假期,他放弃一切旅游地,又自驾去了一次。塞罕坝的十月金秋遍地,但也非常冷,夜里直降零度。我劝他一定要带好御寒衣服,他说没问题,然后第二天告诉我,一家人在塞罕坝玩HIGH了,他爱上这里了!
塞罕坝为啥火了?
有人说是因为总书记说了句话。
可总书记为啥说这里?
因为
塞罕坝代表着中国人治理环境的信心
塞罕坝是蒙语“美丽的高原”的意思,地如其名,山林茂密,草木繁盛,天高云淡,飞禽走兽栖息其间。塞罕坝原属蒙古诸王,清朝康乾盛世时,康熙大帝两次亲征葛尔丹,在此地彻底平定蒙古各族。蒙古献上塞罕坝后,康熙独爱此地,在塞罕坝建立“木兰围场”,并多次率军来此地围猎,用以联络蒙古盟友,亦锻炼清军的战斗力。至乾隆朝,“木兰秋狝(xian)”已经成为清朝祖宗家法一样的制度,然后发生了著名的“还珠格格”事件……有点乱。
在围场塞罕坝还没有大热之前,别人问我来自哪里的时候,我说来自于木兰围场,使劲说一番自己家乡美,大家茫然。
但我说这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取景地,一些人就露出了“哦”的眼光,大概有点概念了,顺便说句那还不错。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这样介绍我的家乡。
但是,建国初期,这片美丽的高原,化为荒漠!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肆意破坏原生的环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如果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你会奇怪康熙怎么钟情这么个地方,这里一片荒凉,犹如沙漠。这里只挂一场风,从冬天吹到夏天,全是黄土夹砂子。
上一代人对沙尘暴留有印象,恐怖的沙尘暴一起,遮天蔽日,而在建国初,这里只有沙尘暴,堪称沙尘暴之城。但最严重的问题还不仅在此,此处是风沙进京的必经之路,大风起其蒙古高原,路径围场塞罕坝,然后直奔京畿——这里就是北京的窗户。没有窗户的北京,向沙尘暴打开了大门!
但是,1962年,中央的一声令下,一批敢与天斗与地斗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开始一场持久的战争,建立林场,防风固沙。林场取名“机械林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机械林场的人,几乎用双手创造了神话。
冬天的塞罕坝,温度极值达到零下50度,日常温度零下20到零下30。夏天天气虽好,但夏季短暂,几乎三季冰冻。同时此地全是砂土,一片荒漠,这样的地方,能造林吗?更何况,此地道路不通,没水没食物没能源没人,还多有猛兽出没。这行吗?
这个问题,曾经笼罩着那个时代的每个人。人们并不知道,在被人类破坏到如此的大自然,能不能给人以偿还的机会。初期的时候,人们很多的尝试都是失败的,在荒漠造林?惹怒的自然对人类愚蠢的尝试有些不屑。
但后面的事情,你就知道了。机械林场的人,不但在此地扎根,摸索出种植技术,然后把树植满了每一处荒山,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80%(剩下的20%,是草地、湖泊)!
我的父辈,很多人都参加过塞罕坝建设。他们讲起塞罕坝,100%带着对于当时条件艰苦的极其清晰的回忆。如何住,如何吃,如何上坝,如何植树,如何路遇野兽,如何面对疾病,如何在严寒中取暖,如何在大雪中开路,如何面对一幕幕血泪离别,如何面对当年林场劳动留下的疾病。当然,这包括望火楼(现名“望海楼”,避讳“火”字),父辈们早就告诉我,有人专门守护这森林,叫望火楼。
望火楼生活非常不容易,大雪封山后,一封七个月,望火楼就成了整个地区唯一有人烟的地方,要面对白天黑夜,洪水猛兽,当然,他们更要面对的就是孤独,和万里林场呼啸的责任。父辈们也会津津乐道地讲起,谁谁谁干不下去了,嫌太苦,非要回来等等,但倒谈不上什么嘲笑,因为都肯定地说那确实太苦了,他们很理解退下来的人。当年建设是何种情形,可见一斑。
现在,当你徜徉在塞罕坝上,看windows桌面一般的蓝天白云的时候,你可能完全没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篇荒漠。不过想感受一下也很简单,只要驱车到了塞罕坝和内蒙古的边界,你会发现这边参天大树,绿草如茵,那边却罕有草木,一片荒凉。当你欣赏这里多样的地貌和自然风光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美丽的地方,天赐福地是过去式,现在的一切都是人工建立起来的,如此广袤沁人心脾的风光,凝聚的是一代建设者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
荒漠都能变成绿洲,还有什么不能?
在中国经历了无视环境的一轮发展之后,中央已经彻底意识到,也开始彻底下决心,彻底出重手整治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写在党章国策里的根本路线,以总书记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是对环境治理真抓,实干。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之大,堪称铁腕,其力度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期,超过任何国家在解决本国当时问题的整治力度。但也有人悲观,环境还能治好吗?
怎么不能?塞罕坝都能治好,中国的环境怎么不能?如果觉得不能,就来看看塞罕坝!
塞罕坝的精神,除了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之外,还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信心。机械林场人和望火楼人的坚守,将成为党中央的坚守,环保人的坚守,中国人的坚守。人人参加环境治理,有什么做不到?
还我青山绿水——这不是“要”,而是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让大自然的馈赠重新成为留给千秋百代的珍宝。这不是梦想,而是一个能实现的规划,这故事已经开始,将从这个时代,一步步走向现实。
最后给塞罕坝做个广告,其实不必我多言,只要到网络上随便搜一些照片,你就能看到这里的春夏秋冬蕴含的醇美。
我说点我自己的感受:塞罕坝是一片草原,但不同于草原,她还有高山;塞罕坝是一峦高山,但不同于高山,她还有湖泊;塞罕坝是一汪湖水,但不同于湖水,她还有森林;塞罕坝是一片森林,但不同于森林,还有花园;塞罕坝是一座花园,但她不同于花园,还有动物天堂;塞罕坝是动物天堂,但她不同于动物园,她还有云的海洋。她同时拥有高山、森林、草原、云海、花海、湖水,各种动物,甚至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拥有自己的独特小气候(塞罕坝夏季气候不同于周围任何地方,因为本地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繁盛,塞罕坝夏季时几乎每天下午都会下一场阵雨)——在一个地方可以同时感受如此多的自然元素,已经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但还有最关键的是,塞罕坝拥有中国人改造自然,治理环境的决心,在这里能感受绿水蓝天的中国未来!
驾上车,塞罕坝走起。
到了那里,人人都是摄影家。
2018年,这里将火得一塌糊涂,提前预订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