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年电影《风声》最火的时候,最引人关注的,竟然是惨绝人寰的酷刑戏,以及李冰冰据说真人出镜的quanluo戏。
酷刑戏自然不必说,视觉冲击太大了,即使跳着看,我晚上还是害怕会做噩梦。
而电影中周迅和李冰冰性感的旗袍、睡衣,以及武田用器械“检查身体”的戏份,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某种YY期待。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总是需要点特别的卖点,观众才会走进电影院去看,所以,一点点重口味,也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读过《风声》的原著,就会对这个改编略有失望。
真正的《风声》,远比电影中表现的精彩。
电影中有个情节,张涵予饰演的老枪,受尽酷刑后发现被“冤枉”,竟然还被送到医院救治了?那种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宁可错杀一千,不能让一人漏网”,怎么可能让人出去啊?除非死了。
而且偏偏那么巧,在医院手术,唱个戏还遇到了自己的同志,还懂密码,竟然就这样把情报传出去了?
还有,电影前面铺垫那么多,合着李宁玉就是为了衬托顾晓梦来的啊?我还等着李宁玉放大招呢。在小说中,李宁玉本来是主角,在电影中却成了一个没那么重要的存在。
虽然电影很有看点,但是有些情节真的不敢苟同。
02
相比之下,小说《风声》在人物的塑造上,细致得多,也更加惊心动魄。
如果说电影版是在视觉体验上明目张胆地恐吓,小说版就是在不经意间施加给人以无形的精神压力。
不过,西湖的命倒是出奇的好,几百架飞机,先后来炸了十几个批次,把杭州城炸了个底朝天,唯独西湖,像有神灵保佑一样,居然毫发不损,安然无恙,令人匪夷所思。
原著《风声》的作者麦家自然功不可没。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著作很多,获得的奖项也很多,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因为反响不错,俨然成为中国当代谍战片的代表作。
麦家的作品很多都是谍战小说,这和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当年,他被一所特别的军事院校录取,毕业后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为他日后创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学提供了帮助。
在茅盾文学奖答谢词中,麦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可以很好地解释他的创作动机:我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时代变了,他们依然是无名无利,却无私无畏。我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这样,我以魔术的方式再现了他们,这也是我们惟一能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的真实,是不能书写的。
从麦家的发言中,也能看出,他的谍战小说,重点不是密室逃脱般的惊险刺激,而是在重重困难中,凸显隐蔽战线工作者的无私无畏。
03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暗算》中的安在天、《风声》中的老鬼都可算是典型人物。
如同最经典的杀手游戏,《风声》讲的也是“找人”的故事:杀手游戏是要找出谁是杀手,而《风声》是要在几个人中找出谁是“老鬼”。
自我辩护、斗智斗勇是必不可少的,老鬼是谁?这个谜底也是小说的一大看点。不看到最后,你永远猜不透,谁才是那个让肥原咬牙切齿要找出来的“老鬼”。
一边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文绉绉的审问,一边是密不透风的监视、残酷的刑具,一静一动,不知不觉间,就布下了一张让人胆战心惊的大网,默默等着鱼儿上钩。
如果你是被审问的当事人,你会害怕吗?
我看的时候紧张得不行,有人还曾经戏谑般在电影《风声》下面留言:肯定一用刑就招了啊。虽然是玩笑,却也是实话。
人都是肉长的,怎么会不害怕呢?
从大背景看,那个时期的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令人绝望的战火硝烟中;从小环境说,美丽的裘庄实则是人间地狱,里面上演的全是狡诈、诡计、暗算、厮杀,狗咬狗,人吃人。
身处极端环境中的“老鬼”,内无帮手,外无接应,孤立无援。
我相信作为“老鬼”,TA 也是害怕的,但是怕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情报能不能及时传递出去。
每次读到老鬼的心理活动时,我都忍不住想流泪。电影《风声》结尾时,顾小梦的一段独白曾经感动了很多人: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而在小说中,这种感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细胞般,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我很喜欢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了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毫无怨言,只因为,这份爱是如此深沉。只因为,他们的死,可以让更多人活下去。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革命的事业,无疑是艰苦的、危险的,可是,他们没有怨言。即使,不到解密日,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是个秘密,不为人知。即使,他们只能成为阴影里的一束光, 不能像那些台前的英雄先烈,享受鲜花和掌声,却依然无怨无悔。
麦家说,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的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看似隐蔽战线上这些人冷漠无情,如一群机器般破译各种密码情报,而在这种“冰冷”之下,正能凸显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火热的心。
04
更特别的是,小说运用了一种特别的结构,和以往的小说非常不同。
小说分为三个篇章:《东风》《西风》《静风》。如果只看《东风》,这就是从李宁玉的角度,阐述了她在绝境中用生命的智慧送出情报的故事,而到了《西风》,就出现了反转,它用顾晓梦的口吻陈述整个过程,似是补充又似是推倒重来。《静风》则是梳理各种蛛丝马迹,对故事做一些补充。
虽然是同一个故事,却有不同的版本。如同案中案,剧情不断反转,高潮迭起,让人惊呼连连。
有多意外,就有多精彩。
在物质主义的今天,“信仰”越发成为一个遥远的概念,一如爱情。可是《风声》却带我们再次体会了战争年代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坚定和执着。
一切,都是为了心底的那份信仰。
他们也许不为人知,但是我们应该记得,在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