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了宋卫华老师的一节数学试卷评讲课。本节课主要讲的知识点是分式的化简求值问题,这一知识点是中考必考点,无论是选择题亦或是计算题,都会用到本章的知识。
宋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演板的形式回顾旧知,她找的两位同学都是在作业中出错的,通过再次演板检查一下他们对作业的订正情况和掌握程度。然后针对试卷中出现问题较多的试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重突出,难点处理恰当,复杂的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谓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学生听的也很认真,一会儿低头动手尝试,一会儿抬头仔细听讲,一会儿到黑板讲解,一会儿与同桌讨论。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借鉴:
一、课堂提醒,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八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一节课45分钟,如果不加干预,学生很难整堂课都集中注意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宋老师一节课下来会有多次课堂提醒,有时是直截了当的说“坐姿端正,注意听讲”;有时会针对没注意听讲的同学说一句幽默风趣的话;有时还会采取“敲黑板,划重点”的方式提醒学生。学生坐姿端正了,注意力集中了,才能为高效率的听课打下基础。
二、坚持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宋老师不止一次的谈到她的试卷评讲课的“一不讲”原则:那就是如果哪一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做出来,这样的试题她是不会讲的。猛然听到这句话,我很诧异,为什么学生都不会,老师还不讲呢,后来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宋老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目前的试题来说,学生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能够把试卷上的试题做出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都没做出来,那说明大家还没有将知识学的融会贯通,还需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越不讲,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谁能第一个将试题解出来,谁就可以代表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这在全班同学面前是莫大的荣誉。当然,我想真要是让同学们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的题,宋老师会有她自己的办法的。
三、谁错谁起立,把问号变为句号更有针对性。
试卷评讲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既不能全部都讲,也不能全都不讲,只对答案,要不就失去了测试的意义。学生花费时间去做了,老师辛辛苦苦去批改了,却没有起到作用,那不是我们的初心。但是,在评讲试卷时,如果教师缺乏针对性,没有通过讲解将学生的问题解决,或者由于学生没注意听讲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也不是我们的初心。所以,每讲一题,宋老师都要求做错的同学站起来听,一方面点出哪位同学哪里出现了问题(谁哪里出错,宋老师记忆犹新),一方面提醒做错的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有针对性的提示,会让做错的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同学们改正错误就会容易很多。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让做错的同学站起来听,那不是要站很多同学吗?不,宋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讲完哪一题,做错的同学就可以坐下了。除了让他们注意听讲,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四、及时订正,不给偷懒留下生存空间。
在教育教学上有一句这样的话:听了不一定懂,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通。很多同学都是上课能听懂,一做题就懵。老师一问“会不会”大家都答“会”,老师一问“懂不懂”,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回答“懂”,可为什么明明“会”和“懂”的同学考试总考不好呢?究其原因,除了心理素质之外,很大程度上是这帮孩子根本没有真正的懂,没有真正的会,他们只是“跟着感觉走,”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好像一个被蒙上双眼的人,在有人带领的情况下,他知道该往哪走,而没有了向导,他连方向都搞不懂,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
所以,教师讲完了,学生到底会不会,需要检验,怎么检验,除了课下布置类似的作业,课堂上就要求学生把老师给出的思路进行整理。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严谨性”,一旦计算过程出错,结果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让学生趁热打铁将解题过程整理出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又可以给学生吸收消化的时间。
下课了,我悄悄走出教室,在外边等待宋老师,宋老师出来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给学生说有老师听课呢,学生都表示诧异,说不知道你来。”随机发出爽朗的笑声。学生不知老师来听课,可见学生上课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
“我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而对你来说,上课更是一种享受。”我说道。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意思是学习要充分的让学生参与,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缺乏了灵性。众多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