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众饮品啤酒业的青岛啤酒是库存管理大师吗?

大众饮品啤酒业的青岛啤酒是库存管理大师吗?

作者: 晓闲粗谈行业分析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12:11 被阅读0次

青岛啤酒是库存管理大师吗?

在前面一篇介绍天然低库存周转行业高端白酒行业的文章中,晓闲曾经介绍过啤酒行业的企业案例(链接:低库存周转效率的天然行业有哪些(二)),其中提到了一个企业青岛啤酒,今天我们来谈一下这家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状况。

啤酒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产品,是一类比较大众化的酒精类饮料。

四、青岛啤酒

1.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全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日耳曼啤酒公司的青岛公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公司品牌知名度较高,目前青岛啤酒在整个啤酒行业的地位较为突出。

截至2020年,青岛啤酒公司的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73亿元人民币,属于一家很有规模的企业。

对于啤酒这一类产品而言,企业要达到这个数量级的营收规模,其中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比如公司的产品定位、产品营销战略等等,这些方面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不过呢,目前晓闲的写作专题依然限制于供应链领域,而且核心主题是库存管理这个话题,因此,今天晓闲不会谈论关于营销以及相关话题,而还是会围绕谈论供应链这个领域。

2.运营分析

在前一部分中,晓闲简要介绍了青岛啤酒这家啤酒公司,现在还是按照老规矩来谈一谈这家公司的运营质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青岛啤酒历年核心运营指标

A.营业收入

从公司历年的营业收入的规模看,在过去7-8年中,公司并没有体现任何的成长,2014年营业收入规模为290亿元,而在2020年时,该财务指标保持在278亿,而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青岛啤酒的这种表现是比较糟糕的。

啤酒是一种高频次且稳健的消费品,企业比较理想的状态应当是企业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这里的增长速度的评价标准应当以GDP或者M2的增速作为一种参考标准。

在抛开行业背景等情形看时,我们对青岛啤酒的第一直观看法是公司管理层不合格。

首先就得打管理层板子,因为公司在过去8年中没有实现任何业绩增长,还导致了公司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营业收入下滑的状态。

不过,以上表现是一种直观或者说潜意识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不适宜的。

其背后的评价标准可能需要从两个视角分析。

视角一:产业背景视角

从产业背景视角分析时,需要我们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趋势、啤酒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和格局、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之间的产品替代情况等诸多方面做分析,并非简单地一两句可以说清楚。

这里稍微简单点评一下企业所属行业背景。

在2006年-2016年期间,中国的啤酒产业进入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阶段,龙头企业竞相并购小企业,并最终形成了5大啤酒龙头;

而从2016年开始,行业发展进入到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产业缺乏增长。

另外,从2013年开始,国内啤酒业总销量持续下滑,且累计销量下滑超过30%。

因此,青岛啤酒的整体表现是在一个持续萎缩的市场中实现了业绩的微弱下滑,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需要给青岛啤酒点赞。

不过,仅仅对比行业宏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围绕产业中同一档位企业的现状做一些点评,具体分析这里不再引入,仅仅作为切入视角以供大家分析之用。

视角二:企业背景视角

从企业背景视角分析,我们主要是分析企业的业绩为什么陷入了营业收入轻微下滑(不增长)的状态。

从这个分析角度看,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企业做了什么,企业没有做什么,主要评估在过去7年业绩下滑期间做出了哪些避免企业业绩下滑的努力,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

我们需要深入到企业内部,看过去多年中企业管理层都带领公司做了哪些事。

今天,晓闲也不会展开谈论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比较适合于商业模式相关的案例解析时做介绍,这里晓闲也仅仅只作为一个引子供大家思考之用。

综合视角一和二来看,晓闲对公司的初步看法是现阶段公司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些努力,帮助了公司对抗逆境,不过,整体来看,公司未来的发展如何还需要局外人审慎评估,关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要深入研究企业以及饮料整个行业了。

B.期末存货

结合公司过去7年的存货数据看,存货规模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上维持在30亿元上下。

不过,仔细分析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存货规模还是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2014年公司存货规模为24.9亿元,到了2020年,该财务数据则上升到了32.8亿元,累计增长幅度超过31%,相当于年复合增速为4.7%,该增长比较可观。

更麻烦的是公司的存货规模处于稳定增长之中,但是,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却在持续萎缩之中,相比而言,这暗含着公司的存货管理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当公司的营业收入下滑时,比较正常的情况是公司的存货规模应当有所下降,如果无法降低库存量,则应当保证库存规模不再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说,晓闲对公司的初步看法是公司的存货管理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中必然存在问题。要想判断公司的存货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结合第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C.存货/营业收入

从过去多年的数据看,公司的存货/营业收入指标整体的变化是稳步增长,该指标从2014年的8.6%,一路增长至11.8%。

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的存货管理似乎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毕竟存货/营业收入指标不断增长。

我们要想评估清楚企业的存货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从2个角度入手。

角度一:存货规模合理性

存货规模合理性角度主要是用于评价公司持有的存货水平是否合理,是一个静态的思维角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不需要关注过去多年中青岛啤酒的存货/营业收入的指标变化。

整体来看,每一年存货/营业收入指标基本上都保持在10%左右,这个指标是比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晓闲认为公司过去多年的存货规模是合理的,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角度二:存货规模变化趋势

存货规模变化趋势角度主要评估的是存货/营业收入指标的变化趋势,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角度,主要评估存货/营业收入指标是增长,下滑还是保持稳定?

整体上看,该指标是处于持续稳定上升的状态。

该指标稳定上升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晓闲的看法是公司管理层需要对该指标的变化格外留意,其中可能蕴含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需要搞清楚酒精以上的指标变化的原因是来自于公司的主动性选择,还是企业的被动选择的结果。

主动性选择是指企业主动通过调整库存管理策略或者营销战略来提高存货的规模,这是一种好现象,代表公司在尝试优化运营质量。

而被动选择的结果则是指公司确实面临了经营的困境,而且企业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产生了存货积压的问题,代表了公司的经营面在持续恶化。

一般情况下,要想判断清楚公司究竟有没有问题,我们要从2个维度进行分析,这2个维度分别是存货结构维度产品结构维度

存货结构维度主要是分析公司的存货中产成品的规模是否不断增加。

如果产成品规模大幅增加,这往往意味着公司经营陷入了困境,其结果就是产品滞销。

表2 青岛啤酒历年产成品存货数据

从表2的数据看,晓闲对青岛啤酒的看法是比较负面的。

公司的产成品规模从5亿元,一路增长至最高时12.8亿元。

而公司同期的营业收入规模从290亿元,下降至278亿元。

公司营收萎缩,同时产成品规模大幅增长,这代表了公司的经营战略出现了问题。

鉴于公司的存货结构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此时分析产品结构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角度晓闲就不作分析了。

从存货规模角度,我们评估的是企业的库存管理质量的好坏,代表了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而从存货结果维度看,我们评估的是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否存在问题,代表了公司的经营战略是否出现了问题。

因此,从以上2个角度看,晓闲的看法是公司目前的存货规模合理,也就是库存管理是优秀的,但是,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潜在问题是公司的经营战略出现了问题。

D.扣非净利润

从过去7年的经营数据看,公司的扣非净利润表现不突出,相比于2014年,2020年扣非净利润并没有表现出可观的增长,这代表了公司经营提升的乏力现状。

另外,从趋势看,公司的扣非净利润表现是比较糟糕的,扣非净利润整体表现出了2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性趋势。

在2014年到2016年,扣非净利润快速下跌;

在2016年到2020年,扣非净利润爆发式增长。

前一阶段的表现恰逢整个啤酒行业处于整合之中,公司的净利润受到了行业内部的竞争的影响而大幅下滑。

而在下一阶段中,随着行业内的整合结束,青岛啤酒作为龙头企业开始享受到了行业红利而最终收获了利润的增长期。

青岛啤酒的表现应当与整个啤酒行业的现状非常相似,青岛啤酒并没有体现出相比于同行的足够的优越性,因此,至于未来公司的利润增长状态恐怕要取决于行业的发展格局,我们恐怕很难看见一个超过竞争对手的青岛啤酒。

E.各种周转指标

晓闲分项解读各项指标。

a.存货周转天数

从历史数据看,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处于较低的状态,都低于90天。

不过,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却出现了稳步增长的状态,从50.5天增加到70天。

整体状态代表了公司的存货管理还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变化趋势却暗含了公司运营恶化的可能性。

不过,这里关于趋势的变化,对于青岛啤酒这家公司而言,晓闲需要强调的是存货周转天数的增加看似是供应链的问题,本质上却是营销战略和产品战略的问题。

企业的这一表现与前面的指标存货/营业收入这一指标的表现一模一样。

因此,对于存货这一指标,青岛啤酒的管理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公司的产品怎么了,而不是库存怎么了。

b.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从过去多年的经营数据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非常低,该指标始终介于1-2天之间,这样的财务指标代表了公司采用了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销售模式,这样的销售模式代表了公司对下游客户具有比较强的行业地位。

另外,从趋势上看,这一指标始终保持在1.7-1.8天,这一数据极端稳定,几乎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有意味着对于下游客户而言,青岛啤酒并没有丧失行业地位。

c.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整体上看,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52.3天下滑至47.8天,该指标出现了轻微的下滑。

从综合水平上看,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基本都在45天-60天之间。

很多行业的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一般都不超30天,从对比角度看,这说明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的,不过,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地位是否更突出,则需要进行横向对比了。

横向对比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更多维度的分析,这里不作相关介绍了。

而从趋势角度看,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轻微下滑可能代表了公司地位的一定下滑,但变化并不明显,晓闲也不作更多分析和介绍了。

d.现金循环周期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非常明显,该指标从最初的接近于0或为负值,快速增加至24.3天,这表明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现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虽然该指标变化非常明显,但该变化与供应链的表现并无明显联系,因此,晓闲这里也不作进一步地分析了。

3.问题点评

今天晓闲全面分析了青岛啤酒这家公司的核心运营指标。

从该公司的核心运营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晓闲的看法是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并无明显问题,但是公司的问题却表现在经营战略出现了问题(结果是增长乏力、利润下滑和产品滞销,表现与同行一样),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对于青岛啤酒现阶段的问题,晓闲认为首要策略是应当从产品上发力,核心在于通过洞悉消费者的需求,找到新的增长点,进而实现业绩的增长甚至快速增长。

在这个维度上,定位理论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理论指导。

除了从定位的角度进行突破外,青岛啤酒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角度一:产品升级

企业通过一定的产品升级手段,淘汰掉低端产品。

只要保证啤酒总销量稳定,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可以实现增长;同时,由于产品结构中的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提高且中高端产品的利润率更高,最终还会带来公司的利润增长。

角度二:降本增效

啤酒的原料成本占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且公司的四费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较高,因此,公司也可以从这一视角入手来提升公司的业绩。

要想在前一个环节中产生效果,往往需要供应链管理部门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优化原料的采购方式来降低成本,其中需要进行较多的行业分析和优化采购渠道,这里就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行业分析和采购策略和战略的话题。

而要想在后一环节中取得成效,往往需要公司的战略部门协同财务部门以及公司的高管团队共同努力方可做出一些成绩。

对于后一个方面,企业需要小心,并不是所有的费用都应该降低。

有些费用降低可能会反噬自身。

对于啤酒企业而言,降低研发费用极有可能是有很大危害的。

对于啤酒企业而言,研发费用占比本身不高,降低研发费用可能毫无效果。

另外,研发费用可以帮助公司产生新的产品,是有价值的。

因此,一般不宜控制研发费用。

而销售费用的下降的结果没有定论,有好也有坏的。

一定程度地控制销售费用,确实可以起到降低费用的效果,但是,销售费用往往是企业扩大经营成果的利器,盲目限制销售费用反而有可能导致销量下滑,带来营业收入的下滑。

在晓闲看来,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可能是企业着手控制费用的两个主要方面。具体情况晓闲也不再展开论述了。

今天是晓闲介绍的最后一个库存管理的案例,在下周的文章中,晓闲将会谈一谈晓闲心目中优秀库存管理的标准,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的文章。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jY2MDczMQ==&mid=2247484750&idx=1&sn=a3b4876a95eb82da8f9aef6ad312ed7e&chksm=fa0a205acd7da94ca623cc0ba3dfc2adc266bfe4f9e018f924d5319bcd440b329451a0a776a2&token=1293469096&lang=zh_CN#rd

要看最新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aoxian_tal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众饮品啤酒业的青岛啤酒是库存管理大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ty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