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体小恙,卧床休养,抱着laptop 翻阅,读到我六年前刚搬到布法罗时写的这篇,正巧感恩节临近,加上图片分享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3082596/ce9b2bd0308527b8.jpg)
在这个夏末初秋的午后,目光穿梭在前方那片跌宕的绿中,秋风轻吻过的林梢有些斑驳的黄,阳光里泛着金辉,夏的红裙还未褪去秋已披着金缕衣从远处走来,那步态从容、淡定,透着优雅韵味,最后一个华丽的旋转翩然而至。
恍惚中,又是一季的秋了。
寻觅的眼终于还是落在丛林深处那最后一抹青嫩上,双眸里有过一丝落寞但已没了年少时的愁烦,有的只是轻叹,THIS IS A LIFE CYCLE. 因为我知道无论你是否愿意,时间的车轮终将不会停滞,我们被载着一路呼啸疾驰,就在季节轮回变更中从青葱走向繁华最后凋零。
曾经迷恋于温哥华如锦的樱花和那雨后的落英,五年的时光就在花开花落中飘过。那是一段由孤寂和繁忙编织的岁月,有过蹉跎,也有收获。终于又一次大迁移,这次我们要靠湖而栖了——美丽的伊利湖边大瀑布脚下。搬到布法罗正值盛夏时节,久违了的热着实让我欣喜万分,多年宅在温哥华烟雨花海里,感受着润泽而清凉的天忘却了夏的炽烈。这里四季分明,当然冬的严峻一直是我此次迁移的顾虑所在,可此刻已无暇顾及,被热浪拥抱过的身体轻盈舒展,心也热络起来。初来乍到,少不了的忙乱,简单整理安顿,去学校局为大女儿注册、接下来school tour、找牙医、家庭医生体检等等,一个月后终于安定下来。 正值暑假尾期,姐妹俩赋闲在家,所以日子闲散了许多,那窗外的一汪绿和阳台外的大草坪使我的心也绿意昂然。沉寂许久的心开始灵动起来,于是捡起了荒芜很久的文字。
这些年漂泊在外,最大的收获就是信仰。从最初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全不同与别的个体开始,从最初读到灵魂、魂魄、灵性这些字眼开始,从最初听小提琴独奏《梁祝》“化蝶”的遐想开始,我的心灵似乎开始了某种隐秘的探索,我是谁?来自何方,又归向何处?潜意识里我知道心就是心脏――人体中重要的器官,可触可摸,而灵就是灵魂吧,我想是一种类似气场充满能量但似乎又不是气态的一种存在,那时年少穷尽想象越发感到诡秘,因为惧怕不敢碰触索性遁逃了。从此只生活在眼睛可以看到,耳朵可以听到,嘴巴可以尝到的物质世界,在季节交替辗转中,度过了,少年、青年,为人妻为人母,一直到告别故土,远渡重洋来到北美。我在这个物质的世界心安理得地活着,以奋斗的名义争竞着,以爱的名义伤害着,以谦卑的名义自义着,以给予的名义收获着。直到走进礼拜日的教堂,直到听到mHymns而潸然,直到认识了那位自有永有的神。
知道了生命的根在哪里,原来这么多年流浪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追逐了多年,为理想,为梦想,生命走过了少年、青年、走近中年,当看到父亲的银发,母亲蹒跚的步履,曾经同揣梦想互相参与成长的朋友已不再朝气昂然地谈论人生的价值、远大的梦想,我知道生命的画卷到了中段,下面的图画已隐约可见。我们开始用平平淡淡才是真来慰藉,可有个“结”每一个人都有且藏于隐秘处,那就是人人惧怕的“死结”。提及『死』我想起教会一位兄长在他的一篇《人到中年》中写到“因为若是 「死」 的问题不先解決,无论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辉煌的事业,面对人生的尽头,都会被无情的死亡碰得灰飞烟灭。”的确我们的肉身终将如落红般归入尘土,而灵魂会安息于何处?其实上帝在造人时已悄然放置了一颗寻觅渴慕他的心,那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宗教的朝拜者、以及被人神化了的圣人,可见人很早就在寻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这位先贤对真理和信仰寻求的迫切,因为这是关乎生命和活着全部意义的道。
生命只有在永恒里才有价值。我们迷恋肉体的情欲,沉醉眼目的情欲,被骄傲驱使,不知不觉。可有一天身体衰弱,眼睛混沌,骄傲不再有载体,我们只能在未知的恐惧中等待死亡。每个人都有寻求神的心,要么被遮蔽,要么被生活淹没。当耶稣成了我的救主,当我有了得救的确据,我知道生命不再无根,灵魂有栖息。多年‘结’在心头,终于打开释然,生命中平添了敬畏和无畏。敬畏是因为懂得生命的源头在神那里,与众不同的你我原来是出自神的手笔,正如以赛亚书『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罗马书)这里借用教会弟兄一个画家与画的比喻,‘试想一个画家和他的作品,画本身是由无生命的纸墨颜料所作,是谁赋予它生命?是创造这副画的人,而作品本身不能荣耀自己,它应归荣耀于创造它的画家。’同理,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荣耀归给创造我们的主吗?懂得了敬畏,心会温柔谦卑、顺服悲悯。而无畏不是靠着血气而是生命在永恒意义上的归依和盼望。无畏了,心自然平安、人自然喜乐。
天生忧患意识很强的我,敏感脆弱。对于不定的人、事会担忧,有时会杞人忧天,特别是这个充斥着私欲与掠夺的世界,心灵的平安和依靠是极难求的。正如保罗所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起了”。(林后12:9)我不再叹息着说软弱如我,我晓得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普世的价值道德观一直是我遵循的,但在这样一个信仰低靡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会迷茫、失落、焦虑、甚至放纵,而后就是支离破碎、绝望苦毒。近来翻阅送别时信友之家送我的唐崇荣牧师《信仰与奋斗力的建造》一书,唐牧师提到在信仰的根基上重建人生的奋斗。很多人会误解基督徒不用奋斗,天上会掉馅饼吗?如果神愿意当然可以,摩西当年带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里难道不是神降吗哪喂养他们吗?他们过红海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但神的心意不是让我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神赐给我们不一样的天资才干是让我们通过奋斗得到发展并有所造诣,我们的成就不是使我们骄傲的资本,而是来荣耀神。这里“荣耀”的意义不是神需要我们的爱、我们的敬拜、侍奉、赞美和祈祷,而是我们需要,我们需要从生命源头那里支取力量,爱的能力、活着的价值和永生的确据,我们需要从神而来的恩典和祝福。其实无论你是否相信神,认识神,我们时刻都在享受神的普遍恩典,阳光雨露、风月星云,花鸟虫鱼,神降雨给义人,也降雨给歹人,连天上的飞鸟神且养它,何况是他看为宝贵的人?
信仰犹如心中明灯,不再会盲目地被潮流拥动人云亦云,认识了神的属性,就懂得戒律如尺,当自律、警醒、分辨,除了顺服就是感恩。在信仰的路上,我懵懵懂懂,起起伏伏,更多时还是襁褓中吃奶的婴孩,啃干饼的牙还不够全备坚固,信仰常会遭遇危机,特别是看到骨肉同胞遭遇天灾,非洲孩童无助的眼神,一个国家在血腥战火中湮灭,阿拉伯婴孩声声啼哭,我会问“天父,你在哪里?你的慈爱和怜悯又在哪里”?当我抬头看天,看所设的日月星辰,宇宙的浩瀚,让我再次低下头反问:对神的认知不及冰山一角的你懂神吗?你知道隐藏在这些现象后面的奥秘吗?这个世界确实有天灾人祸,神一定知道并允许发生,至于为什么,我只能说“不知道” 除非神显明于我们否则渺小无知的人怎可以企及怎可以理解? 或许是人类的罪,贪心、私欲、掠夺,对生态环境人为破坏而致;或许是不可预知的属灵征战,或许是神的试探,如约伯所遭遇的疾苦,在突降的极难来临时约伯却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当称颂的”;“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想想约伯对神的认知和信心,小信的我们能测度神的心意吗?也可能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和揣测的缘由,正如约伯记里,耶和华从旋风中回答约伯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创造者难道不比被造者更有主权、能量、智慧和爱吗?光一次次提醒:因为有黑暗。
内里还是有份对神爱的坚定和执著,愿自己更有份对神恒情的爱和专注。
在这个静谧朗然的午后,我思想神,零七年感恩节我授浸归主,三年信仰的路上,对神亲近过,也徘徊躲避过,从最初的甜蜜到后来的漠然,神却未曾离弃我。他拣选的就定义爱到底。想到至亲挚爱的家人和朋友真希望他们能停下繁忙的脚步,驻足思考这个关乎生命的问题,我感激生命中有他们的陪伴相随,不愿血脉相融的亲情和心灵相交的友情以死亡的形式诀别,不愿我们的情缘就是这短短几十年,我要我们在永恒里相遇,牵手与神同行到永远。
感恩节近了,就以此文做纪念。
2010秋于美国布法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