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感
最近微信有一篇报道很是吸引人眼球:4月2日上午,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让戒尺进课堂”,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懂规矩、知敬畏的好习惯。
“戒尺”就像悟空头顶的那个“金箍”,如果没有这“金箍”勒着,恐怕这行者就是纵行天地间冥顽不化的山大王,而不是位列仙班的“战斗圣佛”。虽吾非鱼,不知鱼之乐,但世间大道却不外如是。因而,我们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可能是那个带着徒弟们到西天求取真经的唐僧,心怀慈悲,手段霹雳。
教育惩戒,就是那把“戒尺”,那个“金箍”。
教育大师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说,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惩戒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许多教师甚至谈惩戒色变。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并实践教育惩戒的基础上,为广大一线教师奉上了一本实用的“教育惩戒经”,教您对犯错学生施以合适的惩戒,达到教 育和转化学生的目的。它将带您了解中外教育惩戒的历史与现状,品读教育惩戒的典型成功案例,避开教育惩戒的误区和雷区,掌握教育惩戒的14种操作艺术和技巧 。“惩”而有“戒”,方是教育之道。这是贯穿本书的理念精髓。
拈出一二,与尔共享:
一、班规要定于惩戒之前——让惩戒有“法”可依
班规应来自于班级事实,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同时,面对这些现实存在问题,应该怎样预防和解决,这是“班级民主大会”制定班规的重要依据。这样制定出的班规就会防患于未然——既可预防问题出现,又可在问题出现之后定于惩戒之前,让惩戒有“法”可依。
二、惩戒应伴师爱而行——让学生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爱
爱的另一件外衣叫“严格”,另一种形式叫“惩戒”。如果教师在惩戒时,以尊重为前提,以欣赏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犯错并非失去人格;如果教师在惩戒时,依错误的主导因素而惩,把惩戒转化成积极行为;如果教师在惩戒时,找到学生犯错的动机,惩戒方式因错因人而异;那么,孩子便会感受到一份特殊的爱。
三、做好惩戒之后的帮扶转化——避免惩戒产生副作用
很多的惩戒为什么会不起作用?很多的错误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很多的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惩戒之后该做什么,不明白正确做事的意义是什么,不曾体验努力改正后得到的奖赏的滋味怎么样。所以,承接之后的帮扶转化至关重要。
四、惩戒学生莫忘反思自己——生之错,师有过
《三字经》中说,“教不严,师之惰”,同样,生之错,师有过。在《智慧背囊》上有这样一则故事:儿子因为不守时而误事,父亲却自罚跟着汽车走了几个小时回家。学生犯了错,教师也要思考一下:是指令下的有问题,还是没有防患于未然,抑或是教育还不到位?另外,教师犯错也要接受惩戒,身教胜于言教,且这样最能预防师生间因为教育惩戒而产生怨恨或仇视。
“孩子,希望你在人生路上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不难想到,每一则信息播放传递的背后,就是一种价值观在引领。与时俱进的育人方向、育人美德、育人目标都在昭示我们如何更好行走在教育路上,如何更好引领孩子走向未来。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包办替代孩子的奋斗,最好的方式是引领孩子去创造他们的时代。而教育惩戒的艺术,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