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中,李笑来有一个精彩的类比:
把你赚到的钱想象成一个熟鸡蛋的结构,蛋黄的部分就是你的日常必须开销;蛋白的部分就是你为了抵御风险而准备的储蓄,蛋壳的部分才是你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大部分人投资失败,是因为早期彻底低估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那些大意外的成本,也就是说没想到蛋白的部分竟然那么厚。
看到这个类比的时候,我感叹它怎么这么准确,几乎说中了我内心的话’没想到应对风险我需要准备那么多钱’。那我们的蛋白应该准备多少呢?这有粗略算法和较精准算法,粗略算法是根据自己的日常开销估算。比如日常生活费、房贷、汽车使用、通讯费、儿女学杂费、服饰费、家庭旅游费用,还有人情费,不可避免的感冒发烧治疗费。有的家庭月开销只有5000块钱,有的家庭开销几万元,甚至上十万元。如果你还不知道你的花销,那就马上开始记账去。一般工作稳定的,如政府机关、企业员工,就准备三个月的生活备用金,工作不稳定的,如保险等各种销售人员,可以准备一年或者是两年的生活备用金。
另一种算法,在日常生活备用金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意外开销。在保险行业常说的一句话,意外和明天不一定哪个先来。在当前社会的快节奏状态下,很多“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坐个公交车因为别人争吵而坠江丧命,因为吃的、喝的各种疑难杂症总是防不胜防,因为技术进步、人到中年今天的香饽饽明天可能无人问津。一场大病至少要20万治疗费吧?失业不仅是一年半载没有收入来源,更可能要从零开始。一个家庭顶梁柱的生命,身后还有房贷要还,子女要养大,父母要赡养,百万都不算多。
这样算下来,“蛋白”的厚度让我们心灰意冷,对未来丧失希望。不过这些在我们人生中,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而避免或自动消失的。那我们不仅要问,难道我们只能一辈子在不断的攒自己的蛋白吗?其实还是有方法论应对这种情况的。
首先,对于蛋白,除了不断的增加储蓄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杠杆来短时间内弥补过薄的蛋白。保险就是应付不可预见意外,具有杠杆作用的金融工具。你可能会说,保险那么贵我都买不起啊!其实基本的医疗险和意外险这两部分,每年人均1000元以下就能搞定,也是保险中杠杆效应最大的部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了我们开始蛋白的不足的境况了。
除了用杠杆增加自己的蛋白,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更合理的方法来应对近期和未来的风险了。也就是说,在尽力补充蛋白的同时,也拿出少部分钱来作为蛋壳。这切合了那个类比,蛋白是用来应对近期意外,蛋壳是给我们希望,加厚未来蛋白的。因为刚开始,你无论如何蛋白都是稀薄的,能用来用作蛋壳投入更少,但无论怎样,我们都采用两者兼顾的策略攒足足量蛋白,又拿出一点点来攒蛋壳给我们美好的希望。等蛋白部分足够了,再在蛋壳的部分投入了更多一些,这样既保证了我们现在的无忧,也能给我们自己更好的希望。
只要有坚定这个策略,我们就能心态平和,既享受当下的美好,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又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