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理财类书籍,可能是缺钱的原因吧,哈哈......。
民间有种说法:叫缺什么,才想吃什么。
因为自小财商为“0”,又不甘人生止于此,所以近期读的书都和“钱”有关。
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通读,猎奇心和功利心较重;第二遍,尝试着做了一些里面的习题。
为了切实理清自身存在的财务问题,我认为绝对有必要读第三遍!
一、书中,多次提到古代巴比伦人的故事
“伟大的巴比伦城墙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由巴比伦国王那波勃来萨带领扩建,城墙高度超过50米,长约18千米,其宽度足以让6匹马并排在上面驰骋。”
——希罗多德(希腊古典历史学家)
这座城墙是奴隶修建起来的,工程的艰巨程度难以想象,自这项工作开始之时算起,每个奴隶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每当他们因身体疲惫而昏倒在地时,监工人员就鞭打他们。如果他们无法再起身,就会被人从城墙上仍下去,在岩石上摔得粉身碎骨,尸体在夜晚被运走。
这样的场景,巴比伦居民每天都能看到。有趣的是,城墙上的奴役中2/3不是战俘,而是主动放弃自由之身的巴比伦人。
古代的巴比伦放贷业务空前繁盛:每个人都具有信用价值,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拿自己做抵押。当一个巴比伦人不再有能力赎回自己时,就会被当做奴隶卖掉。当时拍卖奴隶就像今天拍卖房子一样普通。10个奴隶中有9个最终都“死在城墙上”。
这群人,天天目睹惨剧发生,却还甘愿以“自由”为代价,难道这群人是真的傻吗?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情况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但当时,也有不向放贷人求助、善于理财的巴比伦人,这些人积累了财富,使巴比伦成为也许是当时最富裕的城市。
人类大脑运作的方式完全相同:可以为了避免痛苦,感受快乐去做任何事情。
我们有进行策略计划和分析的能力,然而“避免痛苦,感受快乐”的程序却要比进行分析的程序强大。
虽然,我们都知道,与一时放弃带来的短痛相比,债台高筑带来的长痛,要强烈得多。——但这一理智的认知,不仅在古巴比伦未发挥效用,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并未促使人们减少消费债。尤其对于“剁手党”,债务总是毫无理性的发生。
相同的“天性”,不同的人生,根本区别在于对“痛苦和快乐”的定义不同。
例如:有些男士,如果被迫系上一条价格低廉的涤纶领带,被人看清楚了标志,就会非常痛苦;而另一些男士,如果必须去买昂贵的领带,则会非常痛苦,而储蓄会给他们带来快乐。
其实“痛苦和快乐”的不同定义,来自于自己的信仰体系罢了。
所以,我们的行为并非基于我们自身的“逻辑感知”和意图,而是基于我们的信仰。改变信仰,才能改变财务状况。
“富有”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大多数人把这项权利弄丢了,不是能力不行,不是出身不好,而是信仰出了问题。
二、与“贫困”决裂,需要彻底颠覆的信仰体系
1、大目标更有意义
当人们感觉自我良好时,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目标;当处于低潮期时,又都喜欢降低自己的目标。
与“小而实际”的目标相比,大目标更符合人类潜意识中“喜欢稳定而持续运动”的特性,也更易于实现。
(图1)你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一旦你和目标之间出现了障碍,你的视线就会被挡住。
(图2)你朝着目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全部都是问题,你完全看不见目标,一旦我们无法将目光集中于目标,怀疑和恐惧就产生了。许多人为了避免被问题阻挡,会怎么做呢?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目标。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又会再次寻找新的目标。
(图3)大目标的好处在于,问题的出现无法阻挡你看见目标的视线,你清楚自己为什么努力。同时,大目标可以提升我们对于机会的感知能力。
积累了巨大财富的人,大都在早期就为自己设立了远大的目标。
问题总是与目标形成一定比例的。目标较大,问题相对来说就较小,即使它们可能看起来无法克服。
2、随身携带多少现金
大多数人随身携带的现金数量都不足500欧元,甚至很多人都少于150欧元,理由很多:
带的多,怕弄丢、怕被偷;
担心会直接把带的钱都花光;
会浑身不自在......。
为财富而做的最好的准备工作,就是学习对金钱感觉自如。从现在起,开始尝试着随身携带一笔可观的储备金(与其它现金分开),而且不能花出去。
就像哑铃能锻炼你的肌肉,你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你的潜意识,来培养你的财富意识。
你绝对不会遇到一个随身携带的储备金低于500欧元的有钱人。这些有钱人早在他们家财万贯之前就已经有这一习惯了。
3、要主动进攻,绝不消极防御
比赛是主动出击,还是消极防御,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以网球为例:史蒂芬∙格拉芙的独特优势在于特别擅长正手击球,只要有机会,她就会使出自己的优势强项。她没有花费大量精力去锻炼自己相对较弱的反手击球,而是锻炼自己跑到球的另一边,使用正手。
她的对手试着尽可能的攻击她的反手,因此她的训练也做了调整,去锻炼自己较弱的反手击球,结果是,格拉芙失去了对网球的兴趣。——因为这种情况下,她会更多的将精力投入消极防御上,而不是投入主动进攻,赢得比赛。
多少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变得富有的机会,就是因为他们极力想消除自身的劣势。
通常意义上,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斗争,同劣势相抗争,并不会使我们变得富有,只会破坏生活的乐趣。只有我们的优势才会使我们变得富有。
4、支付自己
为何大部分人储蓄失败,关键原因有两个:
首先,花销超标,实际发生的花销永远比计划的多。因此,对于刚开始学着储蓄的人,只需要提取薪资的10%存下来即可(花100%和花90%没有差别);
其次,大多数人都只想着将月末剩下的钱存起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很多。
因此,应该学着在月初首先 “支付自己”,当你建立了“储蓄”即“支付自己”的观念时,存钱就变得顺利成章了。
其实,对于储蓄这件事,很多人缺少的不是毅力,而是缺少促进作用的信仰。
5、50/50原则
如果你每月能挣3000欧元,生活费需要2500欧元,那么就剩下500欧元,这时应该用250欧元来偿还债务,还有250欧元存起来(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千万不要将你能存下数额的50%以上用于支付债务。这或许与大多数人的建议有差异,但仔细想想,当我们倾其所有,换得无债一身轻的时候,除了短暂的如释重负,我们拥有的只是“零”。
一无所有的目标,除了挫败感,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动力。甚至,大多数刚出生的婴儿都能将我们远远的甩在后面。所以,清偿债务并不是一个足以激起我们热情的愿景。
夜晚越黑,灯光也就越重要。战胜债务的最好方式就是积累财富,所以马上就开始储蓄,不必等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才开始。
三、投资策略
对于变的富有,是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财务保障阶段、财务安全阶段、财务自由阶段。
每个阶段就好比一个大水壶,对应着一定数量的金钱和相适应的投资策略。
1、实现财务保障不要去冒险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标准是金钱的可支配性,必须保证每天都有金钱收入,在实现财务保障之前,不应该去冒险。对风险的管控即意味着盈利机会的增加。
2、40:40:20原则保证财务安全
要实现财务安全,就必须改变金钱的投放比例:
40%用于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上;40%用于风险适度的项目上,坚持长期不动用这笔钱,在“平均成本收益”的作用下,风险会得以极大降低;20%可投入风险较高的项目上。
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将保障财务安全的钱投进高风险或是投机性质的项目上。
3、50%中风险,50%高风险,实现财务自由
实现财务安全之后,就应该抽取一部分金钱以实现财务自由,也就是得冒较大的风险了,需要投资于收益率高于12%的投资项目。
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或两个投资亏损了,也能通过高收益投资项目获得补偿。
(图4)只有当第一个水壶被注满之后,你才能加注第二个水壶。
你只能使用第二个水壶中盈余的部分(你不需要用来实现财务安全的金钱)来对第三个水壶进行加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