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逻辑,如果要得到「开悟」,就先要知道「开悟」是什么,但「开悟」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我们只能说它不是什么。
「开悟」不是结束,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解脱。
「开悟」不是一个名词,它更像一个动词,一种一直保持醒着的状态。
「开悟」不是这一刻悟了下一刻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一直要不停修正自己不停让自己保持在「开」和「悟」的状态下生活,
关于「开悟」的文章,一搜一大把,形容什么状态是接近「开悟」,什么状态就是「开悟」。
盲人摸象听过吧?从没见过的东西,如何描述才能知道全部呢?终究不过是听见大象叫了一声,却以为这就是大象了。
颠倒因果,只会离「开悟」越来越远。
什么是颠倒因果呢?
就是把听到的当成得到的,把了解的当成理解的,把别人修得的经验分享,当成自己的修行见地。
听说「开悟」会变得丰盛;
听说「开悟」可以看透人心;
听说「开悟」可以头脑清晰;
听说「开悟」想要什么有什么……
人们争着抢着去「开悟」,并且争着抢着评价别人是否「开悟」。
实际上,真的开悟者都忙着修正自己呢,开不开悟根本就不在乎,因为那只不过是一个标签罢了。
而这个标签,很多人为了私欲抢着往身上贴。
“快看,我开悟了”。
然后呢,又如何?课题做了吗?心念得定了吗?行为修正了吗?饭吃了吗?身体养好了吗?钱挣得心安理得吗?该做的都做了吗?
如果都做了,为何还需要观众看自己表演涅槃呢?
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先「开悟」还是先清静?
先「开悟」还是先丰盛?
先「开悟」还是先头脑清晰?
先「开悟」还是懂得使用能量?
先「开悟」还是先学会解决生活杂碎?
这里答案很确定,答案一定不是先「开悟」
「开悟」是一切努力之后的阶段性成果而已。
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开悟」能解决一切问题,颠倒了因果,才会有那么多人向往「开悟」,认为「开悟」很神圣和神秘。
可不么,不踏实生活,不潜心修行就「开悟」了,当然又神秘又神圣了。
如果「开悟」需要放弃和放下一切,你还会追吗?
事实就是这样的,
为了得到一切才修行,才追「开悟」的人,
自然会把「开悟」越描越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