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临在与如来》:是妄,是亡,还是忘?孰是孰非?问临在。

《临在与如来》:是妄,是亡,还是忘?孰是孰非?问临在。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9:55 被阅读0次

    “颠沛断常之间,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攀叶亡根者。”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如何让一滴水不消逝,很多人可能会说,将它融入大海,江流,成为海的一部分,与大地形成循环,往复而回生。

    可于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大海中,江流处寻得一滴水,期许着它无可替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还有人则不同,他们认为水融入大海、江流并非不消逝,反而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于是,有些水滴选择了追风,随风跃起,因阳光照射,于高温中蒸发;于是,有些水滴不甘被鱼群戏弄,甘愿沦为死水的一部分,在泥潭深处发臭,甚至沾染上了沼气,变得有毒;于是,还有些水滴被吞进鱼群的肚子里,被渗透进泥土中,于各种翻腾中默默消逝,它们是混沌的,是沉默的,是无意识的,就这样,好像就这样默默消逝了。

    其实,水滴也是应该明白的,除了大海,江流,还有鱼群,风,以及礁石,还有许许多多的危险,水滴随时都可能消逝。而想要抵抗这种消逝,追求永恒,为什么要这样呢?

    如果不消逝,如果真有永恒,那么,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如果了解得再深一点,你还可能会知道一个词叫“熵”,还有个专业名词叫“熵增原理”,也称“热力学第二定律”。

    当然,这些对于有些人而言,是费解的。不过,不可逆也好,可改变也罢,如果你非得否认自己是什么,或认定自己是什么别的,那显然是不现实的。除非你真是如此,如一滴水就是一滴水。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什么呢?

    《金刚经》有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还有一句话我同样很喜欢,“道法自然,如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都是在讲“如来”,而实际上,前者若有所指,更多的是指向自己,即我们自身的如来,后者则更多的侧重于我们身外的事物,讲了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道法,这是另一种如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鱼之大幸,固是相忘于江海。”

    那么,作为一滴水,它的如来呢?

    我很容易联想到命运这个词,有人说万般皆是命,也有人说我信自己,不信命。

    事实上,从生命的历程而言,我们究竟是代表了自己,还是归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道法的一部分呢?

    说真的,我曾经就为此苦恼过,因为似乎承认自身属于道法自然的一部分,这便是将自己扼杀了,抹杀了自身的存在。

    人们对于自身存在总是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信念感,好像这个东西我们必须得认可它,它才是存在的;如果不认可,否认它,就会动摇信念,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丝毫不怀疑信念对我们而言的重要性,但是,同样我不敢认同的是凡事都需要讲信念。

    说真的,我们相信与否有那么重要吗?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因为你不相信,所以,最终你改变了它。这便足以证明信念的重要性了吧?

    只是,这真的是信念改变了它吗?还是说,原本它就是可以被改变的呢?

    我更倾向于将此理解为,相信与否,和它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2.

    我当然知道,我们都太想获得一种准则,最好是那种能够帮助我们幸福生活的准则,对吧。不复杂便能轻松拥有,坚守它便是最幸福的。

    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准则,那它应该包括什么呢?

    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个人的方方面面?又或是原本它就存在,但就是因为这方方面面的存在混淆了我们的视听,蒙蔽了我们的心神,同时也让我们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就像如来,什么是如来?是你相信,所以它来了,还是因为它一直都在,直到你发现它,继而确定它在,它是这样的。

    其实,纵观我们的生活,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经历一番苦难之后,幡然醒悟,“哦,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这大概是我们距离“如来”最接近的时刻吧,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事情好像也是这么发展的。对吧?

    然后呢?

    我想问的是,时过境迁,蓦然回首,你再去思考这个问题时,你的答案还会是一样的吗?

    说到这,我想还是有人能够明白的。是的,见诸相非相,这并非只是一味的否认“诸相”的存在,它总归是有自己的相的。就像我们有自己的面目一般,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看到的你不是你呢?

    如果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

    明眼人一眼就能知道,这就是你啊,怎么能说不是你呢?所以,它应该指的是本来的你,而非这就是你,你以后也会是这样。

    是的,过去不代表现在,现在也并不代表将来。至于“诸相”,那不过是表象而已,如果只盯这表象,那样的方式是难以叫人接受的。这就和人们不问事出缘由,便轻易下结论的行径是一致的,这是叫人难以忍受的事实。

    所以,要怎么去理解才更好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了,“临在”。

    简单理解,这代表了一种意识觉察,有句话不是说,“我思故我在”。

    这里的“我思”临在于“我在”之中。同样的例子还有,父母作为子女的原因便永远都临在于他们中。

    简单说,临在便是代表了一种存在的状态。就像什么原因导致什么结果,这个原因和结果是密不可分的,而它们的整体便是临在。

    至于说,这是必然联系,还是偶然事件,不能这么去思考。

    就像父母的结合生下了子女,但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至于有没有第二个我们,我想毋庸置疑。

    临在,同样如此,它反映的是某一存有物和其他存有物“在一起”的实在性及不同的深度。

    这一点,我想并不难理解,从大的方面,我们大可以将此理解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小的方面,我们则可以理解为这种联系的强弱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仅仅抱着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执念去看待事物,这很有可能导致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是什么。

    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一段对话: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所以呢?

    既然是知道就不是,那就是不可知、无须知。

    所以啊,鱼之大幸,固然是相忘于江海。至于我们是什么,我们也无须证明它究竟是什么,既无法证明,也最好不要去证明,它本来的样子,临在就好。

    切忌自以为是,或固执己见,或自认为是怎么样的。这一点就像是非分明和是非不分,准确的说,孰是孰非?何以证明它就是,或不是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在与如来》:是妄,是亡,还是忘?孰是孰非?问临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ci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