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三年成为一个他人十年也成为不了的剑客》
遇之是一位名声斐然的青年剑客,一共只有三柄剑,一曰“碧麒”,二曰“龙游”,三曰“竹简”。但常常在剑场,我只能看到他提着那把最年长,也是最寒酸的剑——竹简。
“竹简”的来历,就是那年遇之把父亲传给他的“万家剑”丢进了剑炉后,一个人来到后山的竹林中,一斧一斧砍出来的。那把“竹简”也总是陪伴他度过了三年的剑洞苦学,乃至来到了现在的自由的剑场。
现在人生的天空乌云已经散去了,只剩下白云和梦想,再也没有人逼着他继续练剑,也没有人逼着他辗转腾挪,一定要在教习的棍棒板斧下全身而退,而遇之还是遇之,“竹简”却早已磨平了剑柄上的宝塔,如今又被他刻上了一棵雪松。
遇之提着“竹简”,总是缓慢地围绕着剑桩游走,好像含情脉脉地看着她的青梅竹马一样,出剑时更像是面对有情人的手软,软绵绵,轻飘飘。但是,有任何风吹草动,遇之总会瞬间停下。有时我会听到他的喃喃自语:风又偏移了两度。
我虽不练剑,但是却总喜欢在闲暇时看着遇之练剑。时而挥刺,时而横批,有时反折,不少正锋。在我烂泥一样的记忆力,居然没有一天是重样的。
我问遇之:为何同样是练剑,你练三年,他人却是十年。你慢如凝滞,他人如雷迅疾。反而你的剑法远胜他人?
遇之眯起眼来,一字一顿:刻意训练。
我说:训练便是训练,何来刻意?况且江湖传闻一万小时训练必出好手,这难道是谬传?
遇之边慢悠悠挪起剑步,边道:众人皆知泰格伍兹,杆法无双,真乃江湖顶尖高手,以当年决鼎杆王之战成名。那时那刻,伍兹正欲以一杆绝杀,杆已极速挥出,杆风虎虎。一围观群众却大喝一声,伍兹却硬生生在击中球前力止银杆,当即各路好手无不骇然,众人皆惊。莫说挥杆,便是行走,一步踏出,岂有在落地前止住的道理?伍兹不愧是绝顶高手,摒弃常人自动完成的弱点,每一招每一杆,都乃刻意完成,毫无瑕疵。与伍兹同代高手,水准早已或多或少固化,进入瓶颈,伍兹却稳步前进,可知刻意训练如此要紧。
南风稍起,忽斜三度。遇之正欲落步,生生止住落势,多行半鞋之距,乃止。我当即骇然,叹气佩服。
“竹简”入鞘,遇之才走到我身边。
继续说道:可知名震江湖的凌波微步?江湖发展至今,早已不是独门秘籍包打天下的时代。绝顶高手与一般高手心法秘籍无任何不同,而在苦练梅花桩时,顶尖高手勇于拾级而上,苦练不适应时的对招,由三尺梅花桩, 至五尺梅花桩,甚至于蒙起目,逢暴雨而练。一般高手只愿在熟悉的三尺梅花桩上迷踪漫步。然纵使你一炷香可踏出惊天三五百步,偶遇强敌,恰逢风云突变,又怎能随机应变,毫发无伤?
我若有所悟:舒适区毫无意义,极端处方显真章。
遇之道:不错。其次一万小时训练必出好手绝非谣言。极端处的惊天应变绝非灵感,而始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如我每日日常所练慢剑,便是无数妙招之“分块”。如同围棋之打谱,古筝之单音。慢剑虽慢,慢而至快,快剑可成。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十年春秋,大功可成。
说罢,披起长袍,带着我离去。此时剑场上人声鼎沸,剑气纵横,好不热闹。
我很诧异为何遇之今日这么早便收剑,便不服道:只见你白日练慢剑,却不见你练任何组合快剑。方才还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十年春秋,大功可成”,今日却这么早离去,真当虚伪,你那名头怕也是运气使然。
遇之毫不介意,抬起头来望起云淡风轻,用余光扫向我。
“你可知,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
“哼,我还知凌晨五点的哈佛。”
参考自:
1.《异类》
2.《怎样练习一万小时》同人于野,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