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散文
冯俊龙老师《过年》读后感想

冯俊龙老师《过年》读后感想

作者: H健康是福 | 来源:发表于2022-04-27 06:16 被阅读0次

    前两天的早上,有幸拜读了冯俊龙老师的《过年》一文。总计一万五千多字,分别从十个与过年息息相关的习俗说起,用朴实的语言,亲身感受,写出了时代、生活、人文、习俗等方面的传承与变化。

    让我等文艺小白实感敬佩,大咖的风采,就是我们文学之路追寻的风向标。

    洋洋洒洒,行云流水,写出了我们想不到的全面和深人。而我们为了日出一文的练习,有时候还是拼凑出来两三百余字,此间的差距不言而明。

    深感写文之路还很长,唯有多阅读大咖和前辈们的文章,多思考勤练习写作才有进步的可能。

    品读全文系列之—吃、礼仪、红包、烟花、祭祀、看春晚、睡觉、修房、告别等章节,让我的思绪又回飞到春节期间,一幕幕的系列场景,像电影分镜头一样展开在脑海当中。

    在此,也试着表述一些春节期间家乡的人文习俗,就当一次临摹冯老师的行文之风吧。

    如若冯老师或大咖们能误打误撞点击进来,也恳请能多多指教为盼,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首先说说过年的习俗。我的家乡在长江之滨的黄梅戏之乡,京剧的发源地之一安庆。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与家人团聚,重温一次年夜饭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既有地区特有的风俗,又有家族族群的习俗。本地区的人们到了二十四过小年的时候,开始预备一桌酒菜,家里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像是过春节前的一次预演。

    有老人在家里的,晚上吃完饭收拾好灶台卫生,烧黄表纸敬三柱香放鞭炮,感谢灶神一年以来的恩赐,恭送灶老爷回天庭去过年。

    从这一天开始,家里长辈会带着小一辈的到祖先坟墓旁烧纸钱,谓之上腊坟,以此传承祭祀习俗。

    农历二十七八前后两三天,准备鸡蛋鱼肉,炸肉圆子,炒地瓜干和花生瓜子等年货。

    到了年三十中午,简单做点面条吃了后,就开始将准备过年而采购回来的猪肉大骨头煮上一锅,炖熟透了就分拆开来,为晚上的年夜饭配菜。

    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有些人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山珍海味都尝遍了,对吃已不太讲究了,但是年夜饭还是要精心准备一番。图的是一家老小团聚时的热闹气氛。

    十年以前,大家都是到了晚上五点钟左右才开始放鞭炮吃年夜饭。近三五年的时候,提前到下午两点钟,就开始有人家放完鞭炮吃年夜饭了。好像要抢个头彩似的,也有的年轻人早点吃饭,为了晚上和三五好友一起打牌或炸鸡赢票子。

    其次说说红包烟花和拜年。

    五年前的村里,还有很多人家在年三十晚上吃好团圆饭后,会给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们发红包,或者给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表示一下孝敬。近几年的春节,少有见到小孩子手里拿红包包炫耀了。大人和小孩子们,平时要花钱都很方便,好像对实物红包兴趣不大了。

    三十晚上吃完饭以后,村里的年轻人,会三五成群地挨家挨户走访,既是对乡邻的辞旧岁问好,又是对老人们的祝福敬重。

    走访完了,就回家开始放烟花。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会买各种各样的烟花,让小明友们在各种炫丽的烟花中,感受过年的喜庆和愉悦。也有经济条件好的老板,会买几千元的礼炮类型的大烟花燃放,照亮一片天空,让乡邻左右在举目欣赏那份大气磅礴的缤纷色彩之时,感慨有钱人的豪爽。

    年三十晚上,乡亲们之中,会有些老年人,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在堂屋后方的桥台上,贡着祖先的牌位和家谱,点燃一对蜡烛,表示对祖宗的尊敬。

    一家之主在吃团圆饭之前,会点燃三柱香敬贡先祖食物。

    大家看看春晚后,会相约一起到家族祠堂里,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争先恐后地敬燃高香,燃放鞭炮,随喜捐款到功德箱里表示爱心。有些捐款较多的老板,会引来乡亲们羡慕的恭喜恭喜。

    初一早上七点多,大家都会到一起,选一个当年大吉利的方位,燃放礼炮,相互祝福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吉祥话。

    这几年有少数人家,由于两代人的外婆家要拜年走访,初一就开始忙了。

    大多数乡亲们都在外地做面点生意,匆匆过客似的走访完亲戚朋友,新年初六就开始出发奔“钱”程了。

    一年忙到头,在老家陪老人,也就是纯粹地吃几顿饭,又匆匆而过,似乎只有“钱程”才是最重要的。老人和小孩在家乡,给足够的钱就好了。

    年年过年时,都听到有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却没有相应加强提高。相互之间的情感纽带,显得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

    确实感觉到,是时候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了,要让人民有信仰,生活更健康,祖国更富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俊龙老师《过年》读后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d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