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书评 | 主治“学了这么多,自己却毫无变化”

书评 | 主治“学了这么多,自己却毫无变化”

作者: 宁知晓晓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2:34 被阅读1次

    风起云通的知识付费,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自己产生了知识焦虑。他们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来缓解焦虑。

    知识量看似是逐渐丰富了。不过,久而久之,我们会疑惑:“学了这么多,自己却毫无变化”。看似懂了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因为,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缓解,并没有根治。

    人们常说:“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所以啊,学到的知识,需要到实际中运用,亲自体会,才会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才会给自己带来改变。

    有些人会疑惑:“我学的东西,当下工作生活中又用不到,怎么去运用呢?”

    对于该问题《实用性阅读指南》便是一剂良方,它讲究的是“高效学习,切实行动”。

    将其看作武功秘籍,可理解为:心法为学,招式为行动。即,如何高效率的获取、掌握书中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是大岩俊之,Role Job 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曾经担任过销售,并且在司期间业绩始终保持第一,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

    2010年正式独立创业之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更多的读书、讲座活动。2013年起,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本书是作者的经验之书,从最初阅读基本为零的小白,到现在为人熟知的研讨会讲师。结合大量在创业过程中的体会案例,坚持不懈潜心研究读书法,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学而有所行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修炼这“心法”和“招式”的。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消遣,比如阅读小说,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你可以从头到尾按照剧情的主线推进,也可以一扫而过。

    如果是为了高效的获取知识或者收集信息而读书,那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1 获取知识

    高效率的读书首先得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提炼自己所需的那部分内容即可。一来可以直接击破盲点,二来带着目的阅读会更加专注/效率更高。

    2 内化知识

    内化,即是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将提炼的内容进行记录,便于理解记忆。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写读书笔记/便签/划线等方法。但是,作者更加推崇思维导图的方式。同时,将重要内容提炼成关键词,通过编故事/联想等方式进行记忆。

    3 行动(转化能力)

    很多人疑惑:“我读也读了,记也记了,怎么通过行动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呢。”分为以下几步:

    a 确定行动目标

    作者的做法是“从书中确定行动目标”,读完书后结合提炼的知识,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比如,读完手账类的书籍后,那么多类型的手账,比如育儿手账、读书手账、日常计划手账、电影手账等等,最想试着写日常计划手账。

    b 考虑差距

    目标设定好了,下面就是考虑目标和当下的差距。比如,我的目标是自己可以设计日常手账的版式,当下的状态是只有这个想法,差距挺大。

    c 弥补差距

    作者的做法是将差距数字化,将最终目标的状态值看成100%,而当下只有这个想法的状态是10%,那么再次基础上提高10%需要做什么。比如,对于毫无设计知识的我来说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得心应手的设计版式。买手账本/笔/直尺/纸胶带,学习手账达人的版式进行临摹等等,显然优先级较高的是“买买买”。

    d 开始行动

    当你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计划行动啦。

    与众多阅读书籍相比,本书更具有实操性。你可以将此“心法”和“招式”看作一个秘籍或者说是一个模型,除了读书之外,能套用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网络课程,料理,手工等等。

    下面详细说明《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的“心法”和“招式”。

    心法一:获取知识

    明确读书目的是高效率读书的第一步。

    现代生活节奏快,每天都可能被各种各样的事搞的分身乏术,然而人的时间和意志力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情况下高效地读书是首要问题。

    这个时候读书目的就处在了重要的位置。

    比如,车子的汽油快没有,那么就需要去加油,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启导航直奔加油站。明确了读书目的,我们就会直奔书中于此相关的内容。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前言、后记、目录能够快速掌握书的概要,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定位自己所需部分,更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专注度。

    为人熟知的二八定律不仅仅适用于社会学,其实在平日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体现,阅读也是如此。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20%,这20%中有一部分是我们所需的,学会断舍离,专注自己需要的那部分。

    心法二:内化知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东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将书中的内容可视化/发散状的呈现出来。除了可以整理你的提炼的知识/辅助记忆,还有助于思维的扩散,从而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

    本书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思维导图,一是读书思维导图,二是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给思维导图加上视觉效率,自由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会更有趣。

    心法三:内化知识—记忆

    人脑善于形象记忆,作者着重推荐三种记忆法,如下:

    我认为这三个方式是否好用,这取决于个人。我比较适合思维导图,一是提炼出来的内容量有限不难记忆,也有利于思维发散,集理解性和形象性记忆于一身的好方法。

    招式一:行动—设定目标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之后,都不会去实践运用书中的内容。

    不亲自体验一番,怎能体会其中奥妙,怎么转化为自身能力。

    想想自己看完一本书之后最想做什么?

    比如,读完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最想干什么呢?你或许会尝试画思维导图,或许会尝试提炼自己所需的内容。

    再此基础上,设定一个行动目标,比如思维导图学会后,向朋友做一场分享。

    然后考虑“何时“。也就是何时完成。

    作者的行动目标主要体现于“何事/何时/多少”。

    当然,这个目标得遵循SMART法则。

    如果你的目标是思维导图学会后,我要做东尼·博赞那样的人,这个差距不小,并不是不可以,目标太大会变成理想,不定因素太多。

    招式二:行动—考虑差距

    接下来就是思考差距了,考虑目标达到的状态和当前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对其数字化,这样更形象/便于衡量。

    目标达到时的状态,作者的做法是“尽情幻想”,比如别人怎么看你,别人跟你说什么,你自己心情如何等等,这个时候的状态为100%,“幻想”会刺激你行动的欲望。

    当下的状态,比如上述目标,目前的状态是知道思维导图的形态,基本画法,但是还没有动手画,这个时候的状态为10%。

    招式三:行动—弥补差距

    接下来就弥补这90%的差距,一步登天是很艰难的,不仅难,而且是打击信心。

    作者的做法是慢慢增加一部分比例,比如我要达到20%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我已经能够初步画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已经入门了。

    思考弥补这10%的差距需要做什么,需要一本书或者其他媒介/彩笔/白纸,或者一个软件,以及基本画法学习,再练习。

    接下来考虑事情的优先级,我们不可能先练习在买彩笔。

    招式四:行动—开始行动

    事情的优先级确定好了后,别急,先冷静,询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事何时开始/需要多长时间/何时做完/做完的心态如何。确定这些便可以开始行动。

    同时,可以将行动和结果告知他人,可以告诉朋友、可以写在微博上。这样给自己一些督促。


    大多数人心里其实都清楚明白怎么高效率读书、怎么便于记忆、怎么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但是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人都是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

    我们更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信息,忽视自己动手实践,也会各种各样找理由安慰自己。

    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现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积极的行动会让我们走的更远,消极的心态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 主治“学了这么多,自己却毫无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e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