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
金戈铁马云中跃,平城故里话大同,一座很低调的历史名城

金戈铁马云中跃,平城故里话大同,一座很低调的历史名城

作者: 若森知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08:25 被阅读0次

    他是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地处游牧与农耕的交汇处,这里的民风淳朴直率,性格豁达,汉高祖刘邦曾在此被困,差点丢了性命,这里养育着胡汉杂居的华夏儿女,一条细长的桑干河把他和北京联系在一起,他们历来就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镇。

    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整洁的塞外明珠,他是中国的煤都,同时号称北方食都,刀削面、羊杂汤是他的特色美食,这座城市就是山西大同。

    今天我们就讲讲大同的前世今生。

    1.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同北以长城为界接内蒙古,西北不远处就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大同以南是恒山,恒山与五台山之间是狭长的忻定盆地,而忻州以南不远处就是山西省会太原。大同以东是太行山脉,再往东就是华北平原的北端,也是首都北京所在地。

    这样的地理位置对大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地势险峻的高原,对平原地区来说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大同也具备这样的优势。长城是塞外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山西正在卡在这条分界线上的高原之地。换言之,谁控制了山西高原地带,谁就等于打开了对方的大门。而大同是这座高原大门的钥匙,控制大同,北可入塞外,南可入中原。在历史上就是汉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大同处在四战之地的交汇点,可东可西,可南可北。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前秦在淝水之战惨败后,北方一片混乱,原代国子孙鲜卑人拓跋珪重建代国,一开始定都于原来的都城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但在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拓跋珪迁都到了当时称为平城的大同,拓跋珪建都平城时,大同盆地还是森林广布、水草丰茂的优良牧场。鲜卑皇室闲不住,在平城周边建了“鹿苑”和“虎圈”,供他们狩猎消遣。从398年494年,平城作为北魏国都总计97年。这期间,几代北魏皇帝不断地修筑城郭、宫殿、寺庙,大片森林变为建筑材料;平城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大同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随着平城地区人口膨胀,有上百万人在此生活,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平城地处偏僻,对南方鞭长莫及,孝文帝时期迁都洛阳。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大同逐渐荒废,从唐朝开始变成了一座单纯意义上的军事堡垒。直到辽朝和金朝以大同为西京,

    清泰三年(936),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时的大同叫云中,时任云中判官司吴峦“闭门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昼夜守城,坚持了半年之久,“峦求援晋,晋主召峦南归”,云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到了明成祖迁都后,为了防止蒙古高原的北元(元朝残余势力,统称北元)南下,明朝沿长城之地建九座重镇,大同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九边重镇中,大同恰好处在中间位置,向东可望京师,向西可支援延安、宁夏诸镇。明朝人对大同的地理位置有着深刻的理解,说大同“西临黄河,南抵太原,北接大漠,东连京师,是京师的屏藩重镇。”

    其实早在明成祖迁都之前,明朝就发现大同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在辽金西京城的基础修建新城。

    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徐达奉皇帝之命增筑加固原城,修建大同新城,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大同古城。大同新城的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长约1800米,周长约7240米,总面积约3.28平方公里。新城墙高约14米,最宽之处约有16米,甚至比当时作为国都的南京的城墙都要宽约六米多。

    清兵入关后的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原明朝降将姜瓖据大同反清,归降南明。清朝名将阿济格率兵进攻大同,但大同城池坚固,阿济格攻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亲自上阵进攻大同。

    虽然清军攻陷了周边一些城池,但对大同毫无办法,多尔衮只好留下阿济格继续在大同城下吃闷棍,自己溜了。几个月后,多尔衮再次亲征大同。换言之,大同坚固的城池让南明军民死守了约九个月,城中死伤太多,部将杀了姜瓖降清。清军把大同城墙削掉了五尺,即使如此,大同城池依然堪称雄伟。

    到了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2.

    大同秦朝时叫平城县,北齐为恒州治,唐朝时叫云州及云中县治。为什么叫大同呢?大同一名来源于今内蒙乌拉特前旗,隋开皇年间(581-600)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乾符五年(878)沙陀人(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内徙,大同遂侨置于今大同地面,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2008年开始,大同一年一个样,耿彦波市长主政的那几年,城里和地震后一样,哪里都在拆,大同人虽然给他起名“耿拆拆”、“耿指倒”,但这个城市停滞了30年的血液重新流动了,人们有了生活的盼头,渐渐的,分了新的房子、找了新的工作、游客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好、工资翻了几倍。他用5年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四面城墙及瓮城的修复。

    自工程开工以来,各种社会上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拆旧建新的指责。耿彦波曾特意多次强调过,整个大同古城的复建是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而非凭空的文化造假。对古城墙还存在的夯土部分进行包砖的保护,还从社会上收集回来一部分城砖。采用的古城修复计划也在文保专家的指导下,遵循“回原”的原则,即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修旧如旧。

    在和大同人聊天的过程里,能够体会到大同市民对耿彦波充满的认可和感激,以致于耿彦波调任去了太原之后,老百姓自发的上街打着"耿市长回来"的标语来挽留。

    两张2009年和2019年的卫星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08年开始耿彦波主导的造城运动对城市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市规划以大同御河为界,一侧是古城的复建,另一侧是规划整齐的新城布局。城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卫星图的关系更加清晰,沿着御河两岸一新一“旧”的格局还是很有力量的,让人有了当年让梁思成无比遗憾的未能在北京的梁陈方案的观感。

    现在的大同人冬天去城郊白登山滑雪、夏天去大同盆地周边的无数个大大小小景点游玩、傍晚去文瀛湖散步、清晨在御河边晨跑……生活的惬意、洒脱。

    3.

    关于经济,大同是煤都,侏罗纪煤层丰富,盛产高效动力煤,国家为了运输大同的煤炭到上海和南方,专门修了大秦铁路。改革开放以后煤矿承包,富了一批煤老板,但是广大老百姓还是赤贫。矿务局30万员工、发电厂员工以前都是待遇不错的地方。耿市长来的时候,大同除了同煤集团、齿轮厂、机车厂、药厂,不剩什么了,要知道大同在50年代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80年代还是全国14个较大的城市之一。

    大同是北京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记得2008年奥运会时期,市里路灯开一半、公园不开灯,节省电给北京用。现在依然是这样,只不过送到北京的电,更多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这几年,大同也是大力打造旅游业,大同的历史名胜古迹繁多,让一座历史名城重现,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举几个例子:

    1>云冈石窟,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故事。

    2>悬空寺和恒山,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并且整座寺院就像挂在悬崖之上。

    3>应县木塔,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大的木塔,没有多少修缮让人直面历史的痕迹,自上而下的匾额,体现着它在历史中的价值。

    4>华严寺,这是大同市最有名的寺庙,为辽国皇室宗庙,在金代重建。

    随着北京到大同的高铁开通,原来需要十小时的车程,现在一个半小时搞定,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人们对大同的旅游有了更多的期许。

    大同历史文化,总在胡汉之间徘徊酝酿。其形其神,亦胡亦汉,胡汉难分。惟其如此,别具风姿,精彩绝伦。

    大同号称北方食都,以面食闻名遐迩,我每次回大同休假,呆上十天左右,每天换着花样往返于各种特色美食饭馆,大吃大喝乐此不疲,每次回来体重必涨2公斤,真不开玩笑,实在是让你馋的口水直流,挡不住的诱惑。

    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省著名的汉族小吃,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炸油糕是大同雁北一带群众非常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以炸油糕为上等食品。这里的油炸糕面软、油香,配以精致的豆馅、土豆馅、韭菜、肉馅,炸出来的油糕皮脆里嫩,绵软可口。

    烧麦起源于大同,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里就开始了制作烧麦。刚出笼的烧麦非常好看,边口雪白,如同梨花开瓣,透过面皮可以看到肉馅,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鲜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大同一大名吃。

    大同羊杂烩汤红白相间,热气腾腾,油而不腻,令人垂延欲滴,是一道暖胃驱寒的保健佳肴,这是我每天早餐必点的。

    大同兔头是山西大同汉族传统名菜之一,是当地人较爱吃的一种食物,晚上约上三两个伙伴,去巷子里的兔头店吃几个兔头,喝点小酒,吹吹牛皮,生活很美好。

    大同美食实在太多太多啦,还是要亲临体验一下才能感受到他不愧为北方食都的美誉。

    大同的人,真的好,这里自古有匈奴、鲜卑、汉人等多民族杂居。另外,早在北魏时期,朝廷就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形成了这里的人们性格直爽、好客,做事有礼有节的民风,这个城市的温暖是他们赋予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自然和真诚很舒服,舒适度极高~。

    欢迎你来大同,炎炎夏日时,这里凉爽舒适,坐在古城的四合院中,我们忆金戈铁马云中跃,在平城故里话大同,与这座很低调的历史名城来一次相遇。

    大同,一个有故事的城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戈铁马云中跃,平城故里话大同,一座很低调的历史名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e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