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高级总监Sam离职了,上周末刚参加完他的“Last day”欢送爬梯。从上面的副总裁到下面的总监和高级经理等都出现了,有人整理出来他在过去350 404小时2 201 400分钟里那些极其珍贵的瞬间,有人回忆第一次见到Sam时候的情景,还有人真诚祝福他的家人幸福美满......是的,Sam 外派过来四年,现在决定离开公司了,理由是需要多陪陪家人,还有年幼小孩的教育等等。整个爬梯画面极其温馨感人,所有人依依不舍。
而只有少数知情人士心里清楚,Sam 为什么会离开。以及,过去的四年里,他的日子有多憋屈。作为外籍人士,本土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议价谈判权力,更多地掌握在下面几个总监手上。再往下的高级经理们,更不会直接听他了。被架空之后的Sam,往上升职为副总裁(VP)的希望十分渺茫,而Sam调往其他地区的请求,则一直被上面以各种理由拒绝。无奈之下,Sam决定负气一走了之。以陪伴家人为理由,既保全了面子,也给所有人一个完美的理由。
美剧中,男女交往的双方,吃完饭之后,送对方到楼下,问,“要不要上楼坐坐”。这种暗示,不管是拒绝,接受或者被第三方听到,都毫无违和感,也保全了双方的面子。
这种建立在社会规范之上的客套,犹如润滑剂或缓冲剂一样,让彼此都不会轻易感觉到冒犯。但与此同时,也隐藏起了真正的动机。而这些隐藏起来的动机,因为掩埋太深或伪装久了,竟然成为了你的一部分,不光欺骗到了你自己(自欺),也成功欺骗到了别人。
2017年12月新出的一本书《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The Elephant in the Brain : Hidden Motives in Everyday Life),讲的就是那些我们不愿意正视,甚至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隐藏动机。有不少动机让人感觉面红耳赤,颠覆三观。
一,文明成年人不问为什么
英文中有个成语叫“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说有这么一个明摆着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正视,大家都假装它好像不存在一样。
作为灵长类动物,我们人类太会假装没看见房间里的大象了,除了本文刚开始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社会规范礼仪之外,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人类说起理由根本就是张口就来,一套一套的,好像真有那么回事。
比如一个男生,看到一个女生照片之后评价说,我喜欢这个女生,因为我喜欢她的头发,她的眼睛,甚至耳环......可是研究人员知道他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乱说一气。因为之前那个女生的照片,在另外一组实验中也出现过了,可是被他评价为“没有吸引力”。他所有的解释,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理由,和他本人的喜好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男女生分手之后,男生往往会说,我们性格不合适,我们没有共同话题,相处不愉快.....可真实理由是,他碰到了一个新的追求对象。那些不合适的借口,是为了说服自己,也是为了说服别人,仅此而已。
再比如,会议上,小C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本来是为了活跃气氛,可却被老板当面训斥了10多分钟,被定性为太具个性,没有团队意识。所有人大气不敢出,小C灰头土脸,不明就里,窝着一肚子火,可又不知道究竟错在哪了。而老板发火的真正原因,是小C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比自己的好太多了,可这小子竟然之前没告诉自己!明显不尊重自己,没把老子放眼里,我看他是想以后有机会就取而代之,趁机上位......
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特朗普的当选。那些“文明人”都不敢公然支持特朗普,而是努力表明自己体面,尊重知识分子的美好形象。选举结果出来,隐藏的动机再也藏不住了。
以上都是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而《头脑中的大象》更是列举了科学家,医生等等我们一向认为严谨靠谱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研究结果,也不过是为了证明他们所认为的那个结论。科学尚且如此,其它领域的欺骗情况,可想而知了。不光我们人类,连鸟儿,黑猩猩等其它物种,也大量存在着隐藏动机的心理。
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也是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提出一个理论,说人们欺骗自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欺骗别人。
作为文明人的我们,做事最好别问动机。人们说理由都是张口就来,而且常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编造理由。
二,欺骗的基因为什么会被保存下来?
既然隐藏起真实的动机带来那么多的无效劳动,欺骗的成本那么高。按照物种进化的理论,那些欺骗的基因应该早就被淘汰了呀,那我们人类进化这么久,为什么还保留着欺骗的基因呢?就像一个面具戴久了,就成为你的一部分了。演一百遍,你就不是在演了,而是真实的你了。
看来这个欺骗的基因保留下来,一定是对人类有好处的。
长大了生病,很难受,更别提要一个人拖着病体去排队挂号了。可小时候生病,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原来一直那么严肃的父亲,突然之间慈祥起来,以前不让吃的零食都给买一大堆,老师们也给生病的同学开各种后门.....甚至有时候想偷懒了,还幻想怎么把自己给弄生病了,蒙混过关。
那是小孩子生病的隐藏的动机,那成年人生病的隐藏动机呢?其实也一样。明明医生说没啥事,回去好好休息就会好的,可是仍然央求医生一定要开点药,不然心里不放心。那你到底是为了身体好呢,还是为了获得医生的关照和安慰,还是一份额外的保险?又或者是为了告诉领导同事,告诉周围人,我生病了,你们好好照顾我?......
经常听到老一辈人教训年轻人,我们当年受点小伤,扛几天就好了,哪像你们这么娇贵。还有一些刻薄的婆婆说,我生了5个孩子也没事,你生一个儿子就惊天动地的......这些话听着很不舒服,你可以说他们不近人情,但他们也说出了一个事实:你其实就是想获得关注。
那这个虚荣的动机好不好呢?
当然就是好的了,因为这个动机,我们才极其重视自己的健康,有点小病就往医院跑,有点不舒服就“吆喝”周围人关心自己,客观上提高了个体健康的水平,也提高了医院的重要性。
类似的例子在教育上更明显了,你给还未上小学的儿子买一大堆提高自制力,情商类书籍,到底是为了你儿子的教育呢,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极其重视教育的虚荣呢。你儿子真正喜欢看的是故事书,可是看看我们各大图书的销售榜单,就知道了那些书是为谁买的了。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段子说: 中关村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一帮从小不用父母辅导作业,啥补习班也没上过,天天玩还次次考满分的学霸家长,与一帮天天被逼着上各种补习班,没时间玩,还啥也学不明白的学渣娃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各种显性隐形动机的矛盾综合体。无论是为了攀比,虚荣,还是真心为了孩子,这些动机都客观上都推进了教育的蓬勃发展。
更多的比如艺术,慈善,广告等等,这些隐藏的动机就更不用说了。总之,这些策略性的自欺或欺骗,都在客观上保护了我们人类个体免受伤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高逼格的装逼
而知道了这些隐藏的动机之后,以后跟人交往时候,心理就会琢磨着,他/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呢,还是真正的隐藏动机的意思呢?
对方知道我知道了他的隐藏动机了吗?
我知道对方知道我知道了他的隐藏动机了吗?
对方知道我知道对方知道我知道了他的隐藏动机了吗?
......
这么琢磨下去,恐怕没完没了了。我们探索世界,探索内心,为的是更好地热爱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世界上,可不是为了瞎琢磨的。那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以前一直不敢直视的动机,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1. 行胜于言
现代脑科学已经发现,大脑其实就是一个多元整体,各个模块有时候都是自主发力,作决定的。有时候你甚至自己都不清楚当初为什么要作那个决定。因此,人的动机,既有无私奉献的高大上,也是自私自利的小人。知道了这个原理,就没有必要抓住人家的只言片语,妄自菲薄,“诛心”万万使不得。
前文提到的那个会上大发雷霆的上司,就是使用“诛心”论猜测下属,发展到最后还可能下“毒手”开掉属下,白白牺牲掉一个得力助手。其实真正原因也许就是对方一时忘了事先告诉自己,又或者当时那个瞬间大脑的“小我”突然占上风了。但是这些并不能抹杀对方天资聪颖,任劳任怨的本性,稍加调教,还是一名得力干将的。但是如果上司一直这么“诛心”下去,恐怕再也不会留住真正优秀的人才。
与其琢磨各种动机,听各种不靠谱的言论,不如看对方怎么做,行胜于言,看对方长期的行为。
2. 你的真实动机
琢磨出了别人的隐藏动机,你有没有真正探索过自己的真正动机呢?你是否一直在欺骗自己,是否一直在理性行动呢?
“理性”的定义: 所谓理性,就是对你想要的各种东西设定一个优先级,并且能够贯彻执行这个优先级。
只有当你真正清楚自己想法的优先级,抛弃那些无为的自欺,你才能与自己真正和睦相处。因为,你要与自己相处很久,很久。
3. 与人为乐
既然你知道了生活中的各种隐藏动机,你就看懂了一个人的气质,那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洞见。比如你发现对方生病了,即使不严重,但是让你知道这个消息本身,就是传递了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信息,那何不成人之美呢;既然知道了顾客习惯在意别人看待自己消费,这件事情本身比自身体验更重要,那就让对方消费产品本身变成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成就对方的隐藏动机,哪怕是帮助对方装逼,也要让对方做到高格调的装逼。
看完《头脑中的大象》之后,满满的负能量,感觉有些事情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反正不知道的话,难得糊涂,让人挺满足的。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你知道了那些隐藏动机之后,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每当这个时候,当我心里那只小白兔到处乱窜的时候,一个戴墨镜的黑衣人就出现了:是你自己决定不做小白兔,要当一个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现代人的。而成为这个复杂现代人的过程,就是要让你一直不舒服,让你一直不如意,这才是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就是这样 —— 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总值得我们活下去,而且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