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适合练书法?
濯堂
人为什么要学习?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教化、治学成为规范和完善人类知行及追求人类发展进步的主要形式;教和学的主要宗旨是使人向于至善。《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是否真的就性本善呢?本人以为答案是未必的。品性善与不善应该因人而异,而真正的善又应该是表里如一的,故要至善就需要感受他人的教化和向他人学习,吸收他人最优秀的东西以提高自己。人类从不文明一步步走向文明都是教化和治学的结果。受教化之前人总是不够善的,假如没人兴教也不向他人学习就达到品行至善的话,教化和学习就不复存在了。
学习,究竟要学什么?自古至今,不同的时代都有其学习的榜样。在古代一般由君主设立品学兼优,思想境界极高的人物作为世人学习的榜样,这种人即是“圣人”或“ 贤人”。圣贤即如同日月,他们是照亮人类进步前程的光亮,所以学习圣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从言、行、心、志、识等各方面去效法,学习和修炼,不论巨细皆至精微。近、现代以来教学的分门别类日益细化,虽与古代有所区别,但其目的仍然一样,都是为了让人们在各方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食其力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练习书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书法在古代是学子们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远古时代就被历代君主高度重视,是学子们摄职从政,进入仕途的敲门砖。而自唐以降,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更加严格和规范,唐朝建立了以开科选举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书法在科举这一人才选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到了书劣者无法获得考试资格的程度。到了清代,书法的优劣有可能被直接作为判定科考名次的依据。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练习书法是使人由急躁而转入宁静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于静中求道,在宁静中思考,放飞神思以达到更好的学习和思考的效果。一个人若不能入静,无论是学什么都无法进入好的状态,所以练习书法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也不全然是要把字写得如何的好,重要的是从中得到修身养性,止于至善的道行,继而达到从善积德,修得人生圆满,结成丰硕善果。
书为心画,书即是内心的表象。练书法即是外修行为而内师造化,从而改善人的品质。古代经典碑帖都是历代品学兼优的先贤们用心血浇注而成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学习先贤的经典碑帖就是与先贤对话,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先贤们哲学思想的影响,文化气息的感染,艺术修养的曛陶从而使自己日臻完善。
理解生活,一切艺术源于生活。书法即道,道法于自然,练习书法需要人们从中悟道,去感悟自然规律,领略自然之美,感受丰富厚实的中华传统人文气息,得生活之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我们达到既能洞明于世事,又能练达于人情的时候也就懂得了做事的规则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书品即人品,习书能养浩然正气。柳公权说: 心正则笔正。一个人的品性端正了他的笔下就会流露出一股凛然的的正气来;反过来,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练习书法,久而久之就能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地改变自己,使人变得端正儒雅,品格高尚;同时在审美能力,艺术涵养和文化素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练书法尽管有如此多的好处,但再好的事情都会有人找出很多的理由让自己裹足止步。
有的人说,我想练书法,可是我真的很忙,没有时间。雷锋说过:“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够钻进去呢?这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人生活在世俗中,为了工作和生活确实是很忙很累的,但是只要愿意有一颗上进的心办法总是有的。我当年想法就很简单,就是想把别人打牌和逛街的时间用来学书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且能一年一年地坚持下来,时间一久效果自然有了。
有的学生说,我作业太多都忙不过来,练不了字。拿笔即是练字时,只要有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书写,写作业又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练字实操?练字并非拘泥于一种表面的形式,关键在于态度。
有的家长想让孩子练习书法,但是总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其实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与兴趣无关的,没有哪个家长面对孩子上学的事情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说:孩子,你对上学感不感兴趣?如果感兴趣就上不感兴趣就不上,在家玩好了。
有的人说,我性子太急躁,心静不下来,不适合练书法。确实!心静不下来是比较容易做事半途而废,但只要坚持坚持急躁的情绪就会得到改善,翻过了这道坎前面便是途坦。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怕的不是改变不了自己而是发现不了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的人就是聪明人,而能够有勇气督助自己去改变缺点的人就是勇者,就是智者。
有的人说,我年纪大了不必练了。练书法除了怡情养性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还能收到健身益寿的作用。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的低,而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书法家都是寿星,如魏国宰相钟繇七十九岁,唐代欧阳询八十四岁,颜真卿死于叛贼安禄山之手,但其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柳公权八十七岁;近现代如林散之,沙孟海,齐白石等都是九十多岁。故老人练书法不仅能静心得趣,还能延年益寿,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人说,我不够聪明,没有悟性不适合练书法。练习书法确实要悟性,然而悟性其实说的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是一种习惯,习惯是能养成的。没有悟性恰恰就是没有培养好自己的思考习惯。临帖需要观察,观察就要分析,引发思考,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思考的习惯就养成了。所谓聪明就是想得到和看得明。一个人有了喜欢思考的好习惯,遇事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他就会由喜欢思考而变得善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人就是聪明的和有智慧的,所以练书法并不是聪明人的专利。曾国藩说:“越是聪明的人越要下笨功夫。”也就是说聪明是无法代替下笨功夫的。练书法倒是忌讳太过聪明的人,因为往往人太聪明就喜欢投机取巧,不愿意扎扎实实去下那看似如笨的功夫。
有的人说,我的字已经很好了不必练了。艺无止境!对于书法应是入之愈深愈见其奇。如果真的很好了,我想应该更是割舍不下它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人和书法早已交融在一起。即使不想止于至善,也可借此静养怡然啊!
有的人说,练书法不赚钱,不想练。练书法的目的是练人练心,如果抱着练书法赚钱的目的就会导致功利心太重,那样是练不好书法的。反过来去除功利之心,静下心来学习,这样既能达到练人练心的目的,又能在书艺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当你的书艺水平进入一个超凡境界的时候,很有可能你所做的原本没求赚钱的事情最终却能让你赚到了钱。故要懂得练字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为了通过练字攫取钱物。
……理由确实是挺多的,但作为 一个中国人,吃中国饭,说中国话,写好中国字是理所当然的事,何来那么多理由?如果一定要问:究竟哪些人更适合练习书法?我想这是最好的回答:为自己找尽理由不能练书法的恰恰正是最需要的人,还有比最需要更适合的吗?
哪些人更适合练书法? 哪些人更适合练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