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期热议的「社交牛杂青年」概念背后,反映出年轻人怎样的日常社交状

近期热议的「社交牛杂青年」概念背后,反映出年轻人怎样的日常社交状

作者: 揽小胜 | 来源:发表于2022-02-04 20:51 被阅读0次

    社交牛杂症」流行起来,完全是情理之中呀,因为肯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觉得这个词太贴合当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了吧!

    「社交牛杂症」的症状描述

    按需外向、保持连接但不妥协自我

    向内—修养储备;向外—自由链接

    【不想妥协自己的时候,我就是「社恐」】:不是恐惧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只是不想耐受尬聊、不想话不投机强撑,不想为了维系关系委屈自己,藏进「社恐」外套,就能无视旁人回到自娱自乐的自由世界——毕竟,现在追剧刷视频玩游戏码字看直播,现在年轻人独自宅家能找到的乐子太多了。我们拒绝无效社交,而把这种「拒绝」描述为「恐惧」(社恐),用「我害怕」来包装「我不愿意」——不过是一种谦虚罢了!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和场合,我就是「社牛」】:瞬间爆发的热情小宇宙,也能立刻切换成人群中最闪亮的「社牛」达人。

    通俗点总结:「社交牛杂症」是收放自如的「按需外向」。

    当拒绝了无效社交,就可以独享更多自由宅家时间呀:看更多的书、积累更多知识、素材、能量,等需要或者想要社交的时候,随便拿出点存货,都是吸引目光的抓手。

    「社恐」时搞积蓄,「社牛」时就有了一掷千金的豪迈。

    所以,当代年轻人各个都是把宅家时光过出花儿的「生活家」:随意打开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家居达人」的各种作品都是流量宠儿——精美的厨艺美食秀、效果匹敌魔术的出租屋改造、居家美图、宅家好物,无一不是「社交牛杂」人群向内储备时的巧思妙想。

    就我自己而言:「社恐」外表中深藏的探索世界的内在热情的着陆点也都被寄托在打造更完美的、更丰富的「家」的行动中。

    家就像「社恐」和「社牛」角色切换的变身小站:

    需要社交的时候我们在家里梳妆打扮做好准备随时光鲜亮丽的出门;派对结束后打开家门熟悉的香味温暖的淋浴最爱的氛围音乐响起瞬间回归我自己。

    家有很好的私密性,可以让我们躲开所有别人的眼光,为所欲为的用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存在,休养储备治愈,满足了「社恐」时独处的需求;

    但同时,有了互联网/物联网科技,家又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拥有了无数向外延伸的触角——当我需要一杯奶茶、想看最新的电影、想和我的健身私教互动、想上一个兴趣爱好的课程,我们都通过家的触角来来实现链接。

    我很向往科幻片里「未来家」的样子:

    从走进家门的那一刻,家里的灯光、音乐、温度、所有的设施,都能够自动按照最喜欢的样子为自己来服务,需要的时候说句话,所有的设备都能应声而动,我还能在家里完成绝大部分喜爱的活动,并和我的朋友们随时联络。

    家是有灵魂、有触角、可互动的。

    我曾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家装和居家,前前后后装修过的房子也有小十来个,但面对装修和改造,我常觉得十分疲惫。

    家装和智能家电似乎还是两个隔离的行业,智能家电一个个涌现出来,却未能被第一时间融入居家设计的理念中,在家里安装智能设备就像打补丁,想起一块是一块,缺乏系统观念。我所向往的未来家的样子,其实当前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但是对于非科技达人,依靠自己力量搭建一整套还是相当有难度

    我总觉得现在的装修行业还在用很原始的概念:当你走近卖场,所有的材料都孤立陈列在不同的展厅,业务员不遗余力介绍自己的材质源自什么国家,多么结实或者高贵,但却并不关注你向往的家是什么样子;设计师来和你沟通往往第一句就是问:你想要北欧风格还是日式风格?然后给你拿出一些华美的样板间图片

    可我觉得对于我这样渴望不受约束、自由切换频道、享受更多元化生活的「社交牛杂症」,家不应该是被简简单单几个字的风格就界定的。我的家应该基于我对生活的理解,随时融入最新的科技元素、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勾勒出更多属于我的个性化「场景」——厨艺施展空间、撸铁健身房、灵魂图书角、亲子娱乐区、自媒体创作直播室等等……

    不过,总有人比我想的更早更远,最近我终于在市场上看到了同样用「场景」理念来构建家的服务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不再去孤立的研究单个产品,它把家庭的舒适体验细分到了七个不同的系统中:包括 安全防控、照明、影音娱乐、空气、健康品质、用水、网络。并把这七个系统融入到了厨房阳台卧室等各种居家场,每种空间都被赋予了一种职责。

    一手是高昂房价,另一手是渴望容纳更多功能的目标——新一代年轻人所面对的「家」的现状,就必须用「场景」的思路去适应,比如:阳台——原本只是晾晒衣物的地方,但善加利用这一两平米的空间却也可以去适配不同的场景:健身爱好者、铲屎官、洁癖主妇都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毫无疑问:更智能的居住空间让人们在自己的家里也能非常享受。当内在充足储备,需要社交时才能一键变身。家作为过渡空间,正在以更丰富的可能性,延伸了个人的世界,让这种向内、向外的身份转化,可以更加丝滑顺畅,这种切换自如的掌控感,正是「社交牛杂症」人群引以为傲的流行基因呀!

    来源:知乎作者霜溪不冷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 (v^_^)v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期热议的「社交牛杂青年」概念背后,反映出年轻人怎样的日常社交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gs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