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两天第二部分来啦。
原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这一段的核心思想是“速战速胜,缓而败之”,既然战争耗费物资巨大,那就需要打得越快越好。
在孙子的理论中,他坚定的认为速战为上。“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这是孙子在攻方立场的思想,作为进攻方,军队常常深入敌后,给养要从本国运出。战争耗时越久,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曹刿论战》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读到《孙子》中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
可能些许有些不合适,但是也是同样的道理。战争中拖得越久,越不利于作战。越是出奇不胜,越能在战争中取得至高的位置,占领优势,取得胜利。
一时间好像想不起来有哪些例子可以举例。我看了很多文章,都有一个例子抗日战争的例子。想必大家对这段历史也了熟于心了,这样也很好理解。
长达十四年的战争史,终于,咱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真好。
所以呀,根据孙武的意思,战争得速战速决,其实好如学生假期做作业,前期不怎么做,到要开学的两三天赶完所有,可想而知,这质量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