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反应了当代人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的变化,如果对比小敏-陈卓、金家骏-陈佳佳这两代人的恋爱观,我们也能发现代际间的观念差距。
小敏和陈卓几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社会变迁的梯度最大,新旧观念交替,个人命运毫无定数。他们的上一辈几乎无法给什么经济方面的铺垫。
离异明显增多,但观念上依旧相对保守、从众。二婚时在乎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其实,他们经常是作茧自缚,受困于自己都没想明白的传统之中。
到了金家骏和陈佳佳这一代,经济条件已大大改善。教育和网络大大展宽了他们的视野,观念方面不仅新,而且更加独立。
父辈的积淀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陈佳佳那样的一些人甚至可以有海外留学的机会。而金家骏这样的普通家庭孩子也发现,努力学习,考取名校,是有机会改变命运的。
小敏骨子里的进取,让她接近自己喜爱的诗人。在旧观念里,被认为是触碰了红线。她被迫结束了父母撮合的第一段婚姻,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发展。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的恋爱观更加谨慎保守。
在那代人里,陈卓已经算非常浪漫了。金波那种二皮脸在那代人里是上不了台面的。硕大肥胖的“小刺猬”本不属于那代人,陈卓只能出售给了金家骏。因为过度的浪漫根本就不是小敏的菜。
小敏首先是妈妈,她没能带大儿子金家骏,这会儿她想的都是补偿。有人说周迅演得没有“妈妈味”,可当我看着她和儿子柔声细语地交心,金家骏高考前整夜打游戏教练席,只为不让妈妈卷入他爸那点破事儿。可以说是,我被那种母子情感动到了每一个毛孔。妈妈味就是那种从不走到聚光灯下,又无所不在的状态。
小敏的一次又一次拒绝,让我看得很心疼,对陈卓是不是太残忍了?可小敏想的首先不是自己,她周全了再周全,还是顾忌重重。小敏对孩子,对母亲,甚至对对不起她的前夫都是那么的宽容,她对陈卓的拒绝不是没有愧疚,否则就不会在舞会上一次到位,直接提出去领证。我们看到的首先是母亲的角色,其次才是她自己。只有真正懂得小敏才会有内心深处的感动,她那种忧郁的神情,和那种收敛的笑容实在是太美了。
金家骏和陈佳佳这代人,没有接受父辈那么多的“运动洗脑” ,也不那么盲从地相信权威。独立思考自然会超过他们的父辈。恋爱的观念世界中,父辈那种拘谨是来自环境压力的。而他们年轻一代男女生间的那道观念屏障已大不如前,同桌的金家骏和陈佳佳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花季少年都会发生的自然反应。
没有了“爱的神圣披风”,喜欢就是喜欢,哪怕没有将来,那也不能辜负青春。他们没有父辈那么多的羞涩,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有着相当的“正当性”。父母小心翼翼地谨慎和贴心的“安全嘱托”,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多余,他们默默领受了“多余的关爱”。他们什么不懂?搜索框里什么找不到?父母们想多了,孩子们不需要让爱变得过于神圣。是的,他们也会在文学中为那理想化的爱流泪。可现实中,他们有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比洗脑说教中的爱更美丽,更接近38亿年基因的记忆。
他们也比父辈更知道恋爱中的浪漫,佳佳知道怎么有尊严的撒娇。而金家骏也知道居高临下的服软。两人你来我往,不断用有创造性的惊喜去为他们的爱情“浓妆艳抹”。
比起他们有声有色的泰坦尼克式的爱情,父辈的含蓄显得多少有些干瘪。看了金家骏和陈佳佳的青春风暴,你就是过来人,难道不羡慕吗?难道心跳不会加速吗?有没有一种逆生长的快感呢?我也年轻过,那时我只有压抑,再压抑,只会跟自己较劲,那时的初恋一般都不属于自己。可那才更美,因为美是一种“失位”,得不到才有张力,永远都得不到的追求才最美。
注:配图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