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2.12今日思考:其实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大毗婆沙论》应该是若干论文的汇编,所以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某处说了极微没有颜色和形状,但另一个地方又说极微有颜色和形状,而且论述得都很有道理。比如从颜色上看,一片绿色的树叶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定是由很多绿色的极微构成的。如果极微没有颜色,那么树叶的绿色从何而来呢?
英国哲学家洛克会很乐于解答这个问题,他会说颜色不是物体的“第一性状”,或者说,不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我们先把洛克放在一边,因为极微理论必须面对一个棘手得多的问题,那就是极微在聚合成物体的时候,彼此到底是接触的还是不接触的?同一件东西为什么时软时硬?在我打了你一拳之后,我的拳头为什么没能和你的身体结合在一起,你又为什么没有被打散成无数个极微呢?你觉得《大毗婆沙论》会严肃回应这些问题吗?
答:提示:以下内容只是一些高僧在很努力地证明一些无法证明的事情。
1、《大毗婆沙论》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某处说了极微没有颜色和形状,但另一个地方又说极微有颜色和形状,而且论述得都很有道理。比如从颜色上看,一片绿色的树叶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定是由很多绿色的极微构成的。如果极微没有颜色,那么树叶的绿色从何而来呢?——有两种回答。
①如果说极微有颜色,那么绿色的树叶是由很多绿色的极微构成的。
(追问:绿色的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呢?这是否意味着极微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呢?《大毗婆沙论》的答案是:不会的,变化只是因缘的作用。)
②如果说极微没有颜色,那么绿色(或黄色)的树叶是由很多“四大”的极微在配方上的小小差别造就的。
(③科普一下:
A、树叶的绿色从何而来呢?
大多数植物新生的叶子都是绿色,这是因为叶片要进行光合作用的缘故。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所吸收的只是太阳光中的红色光和蓝色光,那些没有被吸收的绿色光则被叶子表面反射。于是我们就看到叶子显现为绿色。叶子中接受和反射光的物质,是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
B、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呢?
叶子逐渐老化,叶绿素随之被分解而减少,叶子的绿色会变得越来越浅,绿色变浅,叶子中所含的其他色素便凸显出来,这其中反射黄色光的色素叫做“叶黄素”。新生叶子所含的叶绿素,其数量大约是叶黄素的8倍。春季和夏季黄色被绿色掩盖,我们无法看见。随着老化发生,虽然叶子含有的所有色素都会被分解,但是叶黄素的分解速度比较慢,于是叶子就逐渐变成黄色。)
2、极微理论必须面对一个棘手得多的问题,那就是极微在聚合成物体的时候,彼此到底是接触的还是不接触的?
①极微彼此之间是不接触的。
②《大毗婆沙论》里说佛陀运用了归谬法,先假设极微是彼此接触的,而接触只可能存在两种形式,要么是完全接触,要么是局部接触。无论哪种情况,两者都会合成“一个”大的极微。所以得出结论是彼此不接触。
3、 同一件东西为什么时软时硬?
①变化只是因缘的作用,极微的性质并不曾变化。
②比如水,遇到变硬的因缘就结冰,冰遇到变软的因缘就融化。
4、 在我打了你一拳之后,我的拳头为什么没能和你的身体结合在一起,你又为什么没有被打散成无数个极微呢?你觉得《大毗婆沙论》会严肃回应这些问题吗?
① 今天如果有谁去找佛教徒讨论这种问题,一般会被当成存心捣乱,但《大毗婆沙论》当真很严肃地来做分析和解释。
② 我的拳头为什么没能和你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极微彼此之间并不接触。
③ 你又为什么没有被打散成无数个极微,是因为风维持着你的完整造型。
5、 追问:如果是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呢?
(提示:以下回答需要的佛学知识基础是,理解“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含义和“刹那”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关系。)
①如果从佛陀的角度来看,哪有什么“一滴水”和“另一滴水”之说,都是幻象而已,“刹那”之前的“一滴水”和“刹那”之后的“一滴水”已经就不是同一滴水了。
②“融入”,意味着两滴水至少要跨越一个“刹那”后相互“接触”在一起,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为法只存在于现在这一刹那,压根儿不存在“融入”这个动作(没有主体,哪来的动作?),就像“抢劫”这件事不存在一样。(“抢劫”不存在,参阅2018.2.7今日思考)
(所谓“有为法”,这是佛教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切处于因果关系当中的事物。)
③太烧脑了,还是用大白话先给水滴命名,打比方吧。
④假设“刹那”是一秒钟,“张三”在“现在世”的这一秒内“是名”张三,到了下一个“刹那”(也就是下个一秒钟,也就是“未来世”),张三,已经“即非张三”了,只是仍然还是“是名”张三而已。
(再说得直白一些吧,下个“刹那”,“张三”在佛陀眼里实际已经变成“王五”了,只是为了交流方便仍称之为“张三”而已。)
⑤同理,下一个“刹那”时,“李四”在佛陀眼里实际已经变成“赵六”了。也同样只是为了交流方便仍称之为“李四”而已。
⑥在“现在世”(这一秒或这一刹那),“张三”和“李四”即使放在一起,仍然是亿万个极微彼此保持距离地排列着,所以两滴水的结合体还可以轻易分开。——请注意,《大毗婆沙论》的结论:极微之间并不接触。
⑦在“未来世”(下一秒或下一刹那),常人眼里两滴水发生“融入”这一现象了,也就是“张三”和“李四”相互“融入”了,分不开了。
⑧但佛陀说,哪来的“张三”?哪来的“李四”?哪有什么“融入”?我现在看见的是“王五”和“赵六”放在一起,仍然是亿万个极微彼此保持距离地排列着,所以两滴水的结合体还可以轻易分开。——自行想象一下,佛陀很懂“量子力学”,世间的一切都是“不连续”的,包括时间,都是一段一段的。
(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当中的“现在世”到底指什么呢?意思很具体,就是在当下这个“刹那”里的万事万物。而下一个“刹那”里的万事万物,虽然看上去和当下这一“刹那”里的万事万物一模一样,但本质上已经不一样了,所谓“接触”、“连贯”、“延续”这些概念通通都是假象。)
二、2018.2.13今日思考:再看问题的下半段:你为什么没有被我打散成无数个极微呢?退一步说,就算我不动你,你为什么没有分散呢?你要感谢风,是风维持着你的完整造型。但为什么风能把你聚拢,而不是把你吹散呢?还有一个问题:《大毗婆沙论》提出这些惊世骇俗的理论,在古代印度真的能被人接受吗?
答:1、但为什么风能把你聚拢,而不是把你吹散呢?
①是因为风的聚集力量占主导。
②《大毗婆沙论》认为,风使极微聚集,又使极微飘散。你的身体到底是聚合还是分散,就看风的聚集力量占主导还是飘散力量占主导了。
2、还有一个问题:《大毗婆沙论》提出这些惊世骇俗的理论,在古代印度真的能被人接受吗?
①真的能被人接受的。
②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在古代印度很有接受土壤,因为在印度的各大宗教里边,耆那教早就提出过极微理论,还有正统婆罗门教的一个分支,叫做胜论派,也有自己的极微理论,佛教只是借用现成概念加以改造而已。
三、2018.2.14今日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下手的途径,一是直接给轮回和修行确立主体,二是重新理解业力的运作原理。事实上,这两条路都有人在走,还常常相辅相成。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当一根木柴快要烧尽的时候,我们拿着它去引燃另一根木柴,第二根木柴上的火是不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呢?
答:一句话简答,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
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轮回主体”问题的一个比喻性的说法,简言之就是“薪尽火传”,你既不能说第二根木柴上的火就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也不能说它不是。
(《俱舍论》和《那先比丘经》都是用这个比喻来解释轮回现象的。)
②“既不能说是”是因为“信仰”。灵魂不灭的观念在佛学中被称为“神我”观,如果拿“四法印”衡量的话,毫无疑问属于异端邪说。
③“也不能说不是”是因为“现实”。很多佛教徒已经因为“无我”的学说彻底抓狂,认为“我”真实存在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他们索性把外道的“灵魂不灭”理论直接拿了过来,用来解决“谁在修行,修行成功之后又是谁解脱成佛”的问题。
(④比如,佛教的犊子部和正量部把耆那教的“补特伽罗”这个物质性的概念拿了过来,当作不灭的灵魂。
⑤这样一来,“无我”的理论照说不误,看似并没有违背佛陀定下的理论路线,但这个悄悄加进来的补特伽罗实际上已经变“无我”为“有我”。“补特伽罗”承受业报,也就是“我”承受业报;“补特伽罗”在六道当中不断轮回,也就是“我”在转世轮回;将来“补特伽罗”解脱成佛,也就是“我”解脱成佛。
⑥至于那些“无我”理论的坚定捍卫者,多数人在无奈之下也只好接受了补特伽罗的概念,但特别做出强调,说补特伽罗其实是“假有”,为了沟通方便不得不借用这样一个概念,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它是真实存在且恒常不变的。)
四、2018.2.15今日思考:现在你已经理解了“无我”理论的丰富内涵,请你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无我”,为什么不能杀人?如果“无我”无得彻底,你根本找不到人可杀,如果补特伽罗是轮回主体,意味着你其实杀不死任何人。
答: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佛教各派系对“无我”的解释是五花八门的,“不能杀人”和“支持杀人”的佛经,都能找到。
1、既然“无我”,为什么不能杀人?
①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里的观点是:杀人会招来恶报。
②你可能认为世亲菩萨是在说“轮回转世,善恶报应”,但你错了。
③世亲菩萨是在说,你因为有了“我见”,产生了分别心,杀了“他人”,这是错误的执念。因为没悟通“无我”,你这种“蠢”会招来恶报。
(从这个角度出发,哪怕是国王执行国法,给十恶不赦的人判处死刑,或者将军在战场上保家卫国,带领士兵杀死敌人,看父母年老多病,病得太痛苦又治不好,就给他们实施安乐死,还有认为毒蛇、蝎子对人有害,所以该去消灭它们,这都不对,都会招来恶报。)
2、如果“无我”无得彻底,你根本找不到人可杀,如果补特伽罗是轮回主体,意味着你其实杀不死任何人。
①如果“无我”无得彻底,你根本找不到人可杀。
A、 理论上确实是的。
B、 而且也压根不存在“杀”这个动作。
② 如果补特伽罗是轮回主体,意味着你其实杀不死任何人。
(在此,先不讨论什么人才算人、杀人者的动机善恶和被杀的人善根如何等等复杂情况。)
A、 是的,如果补特伽罗是轮回主体,你其实杀不死任何人。
B、 甚至,杀掉这个“人”,还是为了这个人好(让他有机会觉悟。)。
C、 结果,因为爱才杀人,杀人者反而可以成佛。
D、 具体案例,见《大般涅槃经》佛陀杀婆罗门。
(佛陀前世做国王的时候杀了不少婆罗门,结果佛陀成了佛,婆罗门在阿鼻地狱觉悟后转生到佛的世界。)
五、2018.2.16今日思考:为自己辩护完之后,佛陀因势利导,请大迦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掘地锄草砍树,把死尸砍成好几段,一边骂一边用鞭子抽,这觉得这个人会下地狱吗?”你要留意这个问题的重点:一切伤害都是对死人做的。那么,你会怎么回答佛陀这个问题呢?
答:肯定会下地狱。
(我们要知道《大般涅槃经》用“业力不确定性”给“轮回业报”问题打补丁。“业力”是怎么个不确定法呢?——“百家争鸣”。后续的“每日思考”会逐渐补充相关内容。)
①《大般涅槃经》用这个问答告诉人们,动恶念才是下地狱的原因,下地狱是动恶念的结果。
②当时佛陀抛出这个问题,大迦叶觉得很简单。他的答复是:“这个侮辱尸体的人肯定会下地狱,因为您曾经说过,即便对草木也不要动恶念,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动了恶念才堕入地狱的。” 佛陀说:“善哉善哉,你说的很对……”
③结论:《大般涅槃经》告诉我们,起决定作用的是杀生者的动机,哪怕对尸体、草木动了恶念,这个恶念都会带来恶报。但如果没动恶念,即使是杀了再多的人也不会有恶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