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宫羽抱琴而出,廊下独抚。纤指拨捻之间,洗尽柔婉,铿锵铮铮。一派少年意气,金戈铁马,琴音烈烈至最**时。突有人拍栏而歌:
“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歌声中,梅长苏起身推窗,注目天宇,眉间战意豪情,已如利剑之锋,烁烁激荡。
第二天,两路援兵的高级将领们便拜别了帝阙,束甲出征。如同当年默默看着梅长苏入京时一样,金陵帝都的巍峨城门,此刻也默默地看着他离去。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初冬地风吹过梅长苏乌黑的鬃角,将他身后的玉色披风卷得烈烈作响。乌骓骏马,银衣薄甲,胸中畅快淋漓地感觉还是那么熟悉,如同印在骨髓中一般,拔之不去。
放眼十万男儿,奔腾如虎,环顾爱将挚友,倾心相持。当年梅岭寒雪中所失去的那个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烟尘滚滚中,梅长苏地唇边露出了一抹飞扬明亮地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拨转马头,催动已是四蹄如飞的坐骑,毅然决然地奔向了他所选择地未来,也是他所选择的结局。
-------摘自小说《琅琊榜》最后一节
二
后面的尾声不需要有了。
如果不想继续写后续的话。
这最后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就很好。
谁规定小说的最后一定要给出一个生死的。
电视剧最后一个镜头也应该是这句话的写照。
一个人,一匹马,一身戎装,无限关山。
其他,云阔天低,山高水远,就把无尽想象留给读者好了。不要那么吝啬嘛。
如果,那是一生的结局,有什么不好,男儿事长征。马革裹尸还。视死忽如归。
战场,尤其是保家卫国的战场是男孩子梦寐的归宿。
就算,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可是这三个月时间里,低眉浅笑,一直内敛压抑的人可能会活成自己最向往的样子,眉会飞扬,笑会明亮,笑会爽朗。
如果是我来想梅长苏人生最后的剪影,应该这样:
战马飞扬着如风的长鬃,血染的战袍风云变幻里猎猎飞扬。
飞翔的雄鹰拖着夕阳,巍巍古城墙,一人一骑,快马踏清秋。
校场,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烈酒,千觞,狼烟下,篝火旁。
这样的日子,别说有三个月。就是有一天,也值得去换,用余生,短是短了点,但胜在质量。一年两年的山水徜徉,也就是长点,那里有这份痛快淋漓了。
给言豫津和萧景睿一个机会吧,认识一下真实的苏兄。
给大统领一个机会呗,用气壮山河的气势,把苏兄的命令下达出来。(希望他不至于重复不出来呵呵。)
再让萧景琰虐心一次呗,收到一份来自北境的捷报。然后一系列镜头闪回才发现前面因为讨厌后面因为不忍心,都不记得梅长苏具体长什么样子。
让率性潇洒的蔺晨说:付出一个那么好的梅长苏,认识一个男儿本色林殊也是值得的,认了。
电视剧已经拍的很良心剧了。可惜最后不是这样的。
如果是。那么胡歌最后也能本色出演一下,如果是演绎这样的一组镜头,对于演员来说也算当是他辛苦表演了一部好剧的奖赏了。
既然不是,不是也算了,可以任性的这么想。
三
我可喜欢最后一集或者说最后一节的那一句话。
蔺晨说:大家都去从军了。
那边梅长苏冒出来一句:我也要去。
根本就不管自己折腾得连半条命都没有了,还:我也要去。
太任性了。
他要报仇。
他要去京城。
他要救卫峥。
他要萧景琰做皇帝。因为实在喜欢不来另外两个。
他要去战场。
他人间还有事,所以即便是地狱里留他不住。
好吧,这是一个任性的故事。也许就是主人公任性到没有什么道理才让人喜欢的。
不管人生际遇如何,不管命运扔来的东西怎样不堪,不管生涯已经落到什么地步,也不能全由着命运说了算呀。
人,还是任性一点比较有看头。
那一种任性,与生命而言,叫做豪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