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要退出中国?!”

此消息自7月15号亚马逊官方传出后,“亚马逊退出中国”的谣言算是实锤了。
有朋友问我,那是不是在亚马逊开店的商家也不能开了?
这里应该精准辟一下谣: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个人零售电商业务”停止运营,Kindle 和跨境贸易业务依旧保留,即亚马逊中国不在面向个人买家(划重点)提供服务,但在亚马逊开店的商家不受影响。
01
亚马逊败走中国?
冷眼看亚马逊此番动作,似乎是在宣告已经败走中国,放弃中国市场。其实不然。

亚马逊中国在主要业务包括四个板块:物流、跨境电商、Kindle阅读、AWS云服务。本次面临关闭裁撤的,仅仅是个人零售电商业务,其他业务均正常运作。
亚马逊个人零售业务
亚马逊在中的个人零售业务,也就是买家个人在亚马逊中国网站上购买商品的业务板块,市占率早已跌入1%以下的死亡区间。
此板块在中国市场早已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能坚持飘摇这么久已属不错,最终美国总部选择放弃也不足为奇。

01亚马逊跨境电商业务
但跨境电商中的海外购与全球开店业务,不在此次调整范围,依旧照常运营。
中亚的全球开店业务对亚马逊的贡献可不小,早在2017年前,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全球跨境平台中的占比就已超过四分之一,这一比例目前已有接近半数的趋势。
在开店这方面,中国卖家的力量几乎超乎想象,仅2018年,中国卖家对亚马逊全球贡献的营收至少在数十亿美元级别。
这么大一块盈利板块,怎么可能关闭呢,当然是狠狠给它开下去。
亚马逊并未退出中国,在进入中国市场的15年间,亚马逊的胃口早已不止于电商。Kindle和AWS云业务也一直在中国市场持续运作。就目前形势来看,亚马逊短期内也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只可惜,这个水土不服的外来户电商,最终还是把本是电商行业先驱的个人零售电商,踢出了它的战略版图。
02亚马逊跨境电商业务
但跨境电商中的海外购与全球开店业务,不在此次调整范围,依旧照常运营。
中亚的全球开店业务对亚马逊的贡献可不小,早在2017年前,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全球跨境平台中的占比就已超过四分之一,这一比例目前已有接近半数的趋势。
在开店这方面,中国卖家的力量几乎超乎想象,仅2018年,中国卖家对亚马逊全球贡献的营收至少在数十亿美元级别。
这么大一块盈利板块,怎么可能关闭呢,当然是狠狠给它开下去。
亚马逊并未退出中国,在进入中国市场的15年间,亚马逊的胃口早已不止于电商。Kindle和AWS云业务也一直在中国市场持续运作。就目前形势来看,亚马逊短期内也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只可惜,这个水土不服的外来户电商,最终还是把本是电商行业先驱的个人零售电商,踢出了它的战略版图。

在亚马逊以巨头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时,淘宝才成立一年半,京东更不是威胁。然而在接下来几年的电商黄金期,亚马逊本可以快速“消灭对手”,却“浪费了几年时间”与卓越网缓慢磨合。
2006 年,「卓越亚马逊」风格从国内电商“喜庆风”换成了国外电商的“简洁风”。如果换成现在,这样的风格或许很受大众喜欢,但是十多年前用户的审美还没达到这个阶段,对这种风格无法适应。
一时间亚马逊于用户进入了尴尬的“冷战期”,你不喜欢我,我也不改成你喜欢的样子。

此后,淘宝和京东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以“造节”的策略吸引到了绝大多数国内用户。逐渐地,留给亚马逊的流量所剩无几,新生代网购选手可能连这个网站的存在都不知道。
此外,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亚马逊却迟迟没有推出海淘业务,反而让阿里夺得先机,更是被京东、网易后来居上。

而亚马逊引以为傲的电子阅读器 Kindle,其实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衬托之下,显得有稍许鸡肋。但亚马逊却好像并没有要调整或改进的意思。
严格来说,亚马逊几乎从未进入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回顾亚马逊在中国的全部历程,不禁令人唏嘘,如此大的行业巨头,如今也面临只有放弃部分市场的选择。
亚马逊这样的局面,总结起来大概只能怪自己太笨重,对手太灵活。你不努力,自然也不能怪别人后来者居上。
03大企业为何在中国开不下去
这些海外巨头公司,大多数都曾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中国,渐渐走向没落,后来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回顾这些巨头们在中国短暂的历史,不难发现他们没能长久发展下去的原因:
流程死板,反应太慢
这些外企有个通病,任何一丝微小的变动都要经过冗长的组织流程,并且每一次改动都是全球性的,导致开发的程序可能要花很久的时间,产品的更新迭代跟不上。
所以,他们的网站的反应速度特别慢,用户体验非常差,用户都自然流失掉了。
太过于规范化流程化,这虽然理论上说来是好事,但殊不知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却是千变万化的。在某些时候,灵活比流程更为关键。
不懂改变,佛系运营
美国互联网更多讲究是自然增长、增长黑客,主要的推广方式只有弹窗。。(国内互联网早普及了屏蔽弹窗的功能,广告都看不见,谁能知道有这么个网站)
中国互联网非常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户运营,市场推广,推广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长期以来,这些外企进入他国市场,都是照搬本来的运营模式。却不知道变通,入乡随俗,改变自己的运营模式,迎合市场需求,本地人不喜欢你这个方式,你的产品怎么能卖得出去呢。所以外来企业在中国会水土不服也是有原因的。
文化差异,刚愎自用
城市不同,风土人情和喜好都会有很大差距,何况是一个国家这么大的差距。
外来企业的运营在语言、文化上于国内文化差别很大。很多外企进入中国后,刚愎自用,无视中国消费者的与他们的语言、文化差异。
殊不知,中国是以人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用户就是市场的中流砥柱,是市场的核心命脉,企业忽视用户的需求,不管用户的想法,别的地方或许不一定,但在中国,无视用户需求的企业注定走向失败。
总结
永远保持谦虚真诚的初衷,才能越走越远。拒绝改变,一成不变,刚愎自用,取得的成就也就只能一成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