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
记得年初三时,在外婆家过年,我们兄弟姐妹十人带着三个小朋友去影院,看了由周星驰和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
影片一开始,讲述了悟空在伏妖,被唐僧念紧箍咒暴躁起来,开始乱打乱砸,坐在我腿上的小朋友看到这一幕,立马吓得哇哇大哭。表妹看见后,怕影响我们观影,急忙和她老公将三个小孩子带了出去。
整部影片看下来,笑点和悟点还是颇多的,出了影院,我们十人便开始讨论起来。
表妹做为家长最先发表了见解说,“这部戏不适合小孩看,因为色调太重,略带恐怖气氛。”
表姐说:“作为成年人而言,这部影片有周氏的无厘头也有徐克的怪诞风。”
读小学六年级的小表弟也忍不住插了一句:“这部西游记颠覆了以往我们看的故事书了。”
妹妹作为一名准教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言论:“这部影片把每个角色的人性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
都说有一千个人看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感触也就不同。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联想到了写作,想要把文章写得好,你的视角还得时不时的变换。
— 02 —
身份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就拿过年看电影这事来说,表妹作为家长,站在为孩子着想的角度,西游伏魔篇不是动画片,人物、故事勾画得太暴力了,对小孩子来说,就像是一部恐怖片。
表姐作为成年人,又是周星驰和徐克的影迷,对她而言,在电影里能看出偶像的风格。
身为小学生的表弟,自小是从故事书开始接触名著的,现在被翻拍成寓意颇深、成年人色彩颇重的电影后,他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书里压根就没告诉他,原来唐僧还是可以谈恋爱的。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当老师的妹妹,看待这部戏自然理性很多,并且参透了人设的情感,看到了人性的那些懦弱。
所以说,身份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作为读者,想要在文章中找到干货,他就会先从标题内找到信息点,看是否值得一阅;
作为作者,想要吸引读者的阅读,那么他就得在选材、拟题、写内容......多维度出发。
— 03 —
目的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就不同
每个人的目的不同,他看到的、观察到的事物也会不同。
正如表妹,她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观影,便和老公把小孩带出去,即使他们夫妻俩也很想看这部电影。
表姐作为影迷,她观影的目的是单纯的喜欢,对偶像的喜欢,对影片的喜欢。
作为表弟,他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探究,好玩。
而妹妹,她的目的是想透过影片,看到人设的内心世界。
— 04 —
如何培养自己多角度去观察?
作为一名写作者,你的视角有多大,你的写作格局就有多大。
首先,你得有颗好奇心。
都说好奇会害死猫,可是当人有了好奇心,对待周遭的事物就会变得感兴趣。
成年人看待事物或多或少都会带些功利心,而小朋友却不同,他们单纯天真,会对凡事都抱以好奇,会常问为什么,这是写作者很需要的。
其次,你得带着目的去观察。
每次写文章时,要先问问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你观察一件事物时,要先问问自己,你看待此事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你是以什么身份去观察。
是以作者的?读者的?家长的?小朋友的......身份会决定你观察的视角。
— 05 —
多看多听多思考
像平时观察一件事情,我都会先去看、听这件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带来的结果,观察旁人对待这件事的看法及反应,多听多看多思考,及时的记下来,用手机,用笔记本,只要方便,随时记录,关键时刻还能翻出来反复研究。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去看待事物吧,扩大自己的视角,你会发现随着视角的变大,自身的格局也会变大。
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善于观察发现美的心。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