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站在植物园门口,看着偌大的公园,我脑海里不停地盘算着:从哪里开始?
我知道,不管从走哪条路线,我都是很难按计划游完园子,因为我不仅缺乏方向感,更容易被各种美绊住脚步。
植物园里有很多园子,比如牡丹园,月季园,丁香园,梅园等。
因为东南门靠近地铁站,所以我从这个门就近入园。进门的左边就是月季园。这段时间各色月季纷繁争艳,游人如织。
我随着人流穿梭在花海里,被眼前的美惊艳到欢呼雀跃。
各种各样的相机都在花海中猎取月季的美色,各种年龄的游客都在花海里陶醉。相信这一刻,大家都忘却尘世,丢掉烦恼,带着微笑做真实的自己。
有一对老人坐在花丛里“谈情说爱,”我轻轻地走过他们面前又忍不住悄悄回头偷拍:那就是婚姻幸福的模样!
这样的美景和天气最适合谈情说爱,到处是穿梭的情侣,他们牵着手搂着腰,我也掏出手机给家里的傻瓜打电话,想要跟他分享眼前的美好,只可惜他因为太忙而无人接听。
2
作为一枚喜欢读书的女子,在浩瀚的书海里,《红楼梦》无疑是我的最爱。原著读了三遍,与《红楼梦》有关的书读了无数。但与《红楼梦》就在枕边,随手随地就翻几页读几回的张爱玲相比,我对《红楼梦》还是爱得不够。
走进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肯定是我最想要停留的地方。
曹雪芹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以发现"题壁诗"的正白旗39号院为基础,修缮、复建部分建筑,系统地展示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纪念馆创建于1984年,历经四次扩建、七次布展。三十多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千万人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在纪念馆转了一个多小时,出门后被群儒评红楼绊住了脚步,最后干脆在评论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发呆半小时。
3
参拜卧佛寺需要五元门票,带着虔诚的心,我走进寺门,再一次去感受佛门的清静,去体会不受凡尘俗世打扰的美好。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初名"兜率寺"。元代至治元年(1321)英宗时铸造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为稀世之宝。
清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出资修缮,雍正十二年(1734)竣工,雍正皇帝钦赐寺名"十方普觉寺",并作碑文。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友人称他"寻诗人去留僧舍",知其常流连于香山一带寺庙内。
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政府对寺庙进行大修,形成了如今寺庙的格局。其古柏夹道、娑罗树、元代铜铸卧佛等为历来游览者所称道,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我在寺里买了一串菩提珠手链,这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礼物,今天终于买来送给了自己,以后她伴着闯荡江湖,我或许会更加豁达开朗,勇敢拿起勇敢放下。
丢丢转转的路上,原来我一直寻寻觅觅的是安全感!
4
走出卧佛寺,我继续向后山的樱桃沟走去。一路上岔路很多,不过我只需要跟着别的游客前行就好。
这段时间正是樱桃成熟的时节,路边的樱桃小树上挂着满树红果,看上去眼馋嘴馋。同行的俩陌生小伙子时不时就停下来摘一把放进嘴里。我也忍不住伸出手窃取一颗,酸酸甜甜特别好吃。
沿着樱桃沟继前行就是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基地位于半山坡,一路上亭台楼榭,栈道精美,绿树成荫。走在林荫路上特别凉爽。前来基地学习的人特别多,有好多人是单位组织,有些团队还带着导游。
她们在那里有组织有记录地听着讲解,大声宣读入党誓言,我默默地站在旁边,心存敬畏和感动。
5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无疑是一个性的思想家。去植物园的人,也都会去梁启超墓凭吊一番。我踏着阳光,穿过茂密的松柏林来到先生墓园。只可惜无人跟我同路,最后一个人在墓园丢丢转转。
这里是家族墓园,埋葬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这里安息着梁启超和他的两位夫人、弟弟梁启雄还有三位儿子。
这墓地是梁启超自己设计修的,这蕴含了深厚的国学底蕴,一般人还真看不懂。对于才疏学浅的我更是如此。
虽然离逛遍植物园还早,可天色已晚,我不得不准备下山。本来准备去一站以外的香山公园书店买书,可犹豫再三后我还是决定坐着下山回家,书店买书的事情只能暂时搁浅。
走出植物园大门回望,园里依然游人如织,这么美好的地方,谁又愿意轻易离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