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 《狂飙》中高启强的贪婪心理有多强

心理学: 《狂飙》中高启强的贪婪心理有多强

作者: 抛物线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3-02-20 16:26 被阅读0次

    菲利普·津巴多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心理学充满了魔力,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抛物线”愿意将这种魔力发挥到极致,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电视剧《狂飙》最近火遍全国。高启强这一角色更是让饰演者张颂文从此在影视圈名声大。

    高启强原本是京海市一个菜市场毫不起眼的卖鱼贩,因为一次打人事件结识了正直勇敢、善良单纯警察安欣。信奉“树大好乘凉”的道理,借助和警察安欣的关系,狐假虎威满足自己的欲望。

    懂得“借势”,拼命笼络所有人脉资源,在一系列意外事件后被卷进了与黑恶沾边的是非之中,在对“钱”与“权”的追逐中迷失自己,从一个卑微渺小的底层鱼贩变成了当地涉黑组织的头目,最终被判处死刑。

    刚开始的“老实人”、受人欺凌的高启强,是如何自身一步步走向不归路,这就和他的贪婪心理越来越烈有关,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贪婪心理。

    高启强的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他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

    剧中的病态文化,就是不公平的社会环境。

    受到菜市场菜霸的欺凌、砸了他的电视还恶人先告状、弟弟准备开展小灵通业务却遭到电信部门的索贿、没杀徐雷却遭到报复威胁等等。而一句“市副局长也姓安”,高启强就被唐家兄弟捧起来,一口一个“高哥”,更是道尽了人情社会的病态。

    从自身来看,高启强的贪婪心理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具体表现在:

    一、错误的价值观。

    “老实人”高启强慢慢变成了一个拥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他永远没有满足,相反,钱越多,欲望越大。

    贪婪的人总是有很多需求。

    有了金钱想势力;有了势力又想权力;有了权力又想地位,永不休止。

    剧中的高启强,想到自首可最后还是没去。

    早在2006年,大嫂陈书婷就同大哥高启强约法三章,制定洗白的转型方向。但是,后来强盛集团却并未按照两人预设的轨迹发展。

    之后,老默死后,陈书婷给高启强打来电话,说:“以前呢,你什么都没有,你说想给我,想给这个家最好的东西。所以我理解你,我也支持你。现在,你什么都有了,有钱有地位,但我怎么觉得我们这个家,快没了。所以,我想要不你收手吧,我们换个活法。”

    陈书婷其实就是想让高启强跟着自己逃往外地,去外面开始新的生活。

    可高启强,一直都没有停手。错误的价值观让他觉得他只有一直赢,只有一直当“黑老大”,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二、犯罪行为的强化作用。

    高启强初次违法犯罪时,他多有惧怕心理,最怕被捉,可是他一次次的得手,便让他喜上心头,胆子变大,屡尝甜头后,更是恣意妄为。每一次侥幸过关都对他形成了一种条件刺激,越来越强化了他的贪婪心理。

    “告诉老墨,想吃鱼了。”高启强派出老墨去杀人前,一次又一次说出这句话,让人不寒而栗。

    贪婪的嘴巴永远不会只尝一小口,他们总是想吃最味美的一块,冒着吃撑自己的风险,直到最后撑破肚皮,搭上命也无所谓了。

    一次又一次的铤而走险,“误杀”徐雷,杀死徐江、谭思言、李响、程程、陆涛等,高启强的胆子越变越大,行为虽然是错误的,是犯罪,但是一次次的侥幸与成功,让他越陷越深,更加胆大包天,最终走向死亡。

    三、“攀比、补偿、功利、虚荣、侥幸心理”作祟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没有什么比得不到的东西更让人渴望。”

    攀比心理越来越重,是高启强兄弟走向死亡的加速器。从他弟弟的那句“只要是高家看上的,就一定是高家的”,霸道无理,可哥哥用非常人手段硬抢莽村项目,同样是攀比心作祟,让人嗤之以鼻。

    原本高启强想自首,咨询律师最多判十年,可是想到了弟弟和妹妹,他又一次却步了,他对自己无所谓,可一定要保护好家人。原本他们三人身世可怜,家境贫寒,更觉得社会不公平,而现在,高启强地位、身份的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断索取不义之财。这就是补偿心理,补偿对家人的爱及补偿自己曾经的苦难岁月。

    高启强的功利心理,表现尤为突出,用养老院及慈善活动笼络京海市的退休领导干部、双方谋求私利笼络在职领导干部、建盖幼儿园笼络一般在职公务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权钱交易,用得淋漓尽致。

    虚荣心理作怪,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不容高启强从黑老大的位置上下来,即使他最爱的陈书婷也无法让他回头是岸。

    步步为营,每次的意外都将自己摘得干净,即使被发现也不容易抓到把柄,认为他精心布局,未必有直接证据,未必定得了他的罪。这种侥幸心态,导致高启强自我欺骗,胆子越来,陷得越深。

    甘地曰:世界上有足够的东西满足人的需要,但没有足够的东西满足人的贪婪。

    贪婪之心并非生来就有,是后天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如何来一点点矫正治疗贪婪之心呢,在生活中中,我们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

    1. 自我反思法——十正十反提问法

    在纸上写出10个自己想做喜欢做的,并且符合社会道德、没有违法违纪的想法,这些事合理的欲望,鼓励自己去做;再写出10个自己想做,但超出能力的过分欲望,且不符合社会道德,甚至违法违纪的欲望,分析有这些贪婪欲望的深层次原因及危害,让自己彻底摒弃这些欲望。

    2.警示教育法——正反面典型案例

    从古至今,贪婪之人很多,正直清廉也不乏少数。鄙视贪婪,弘扬清廉,是这个社会的风向标,我们应该从正反面人物中、从名言警句、从诗文古词中多看多思多自省,常思贪欲之害,引以为戒,改正贪婪心理。

    3.知足常乐法——自我疗愈

    要知道,在这个社会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

    房子住的再大,睡觉也就是一张床,买不起100平的房子可以买60平的,温馨还易打扫;车子买的再贵,限速也是120码,买不起宝马,就买个代步车,停车方便,有点磕碰也不心疼;吃不起大餐,就在家做饭,享受家庭之乐,营养健康。

    期望无需过高,需求和欲望和自己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不盲目贪图虚荣、内心要想到知足常乐。

    写到最后,请各位记住: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 《狂飙》中高启强的贪婪心理有多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sg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