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对CI,统一标准就是统一战斗力

用对CI,统一标准就是统一战斗力

作者: 策划人朱金科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06:49 被阅读0次

    在信息爆炸、时间碎片、心态浮躁的年代,“策划人朱金科”坚持对真理、思想和写作庄重的态度,以战略的视角洞悉营销创意的宏观布局和微观精妙。

    正文字数:6000字左右

    阅读时间:10-15分钟

    温馨提示:建议先收藏再细看,正文18px大字号,请放心离屏幕50-80cm以保护“战略”视力

    本文精选自策划人朱金科的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中的经典文章。

    写在前面

    CI,也就是Corporate Identity,企业识别系统。每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塑造出那种 “独一无二”的感觉。打个比方,没有哪两个人的基因是一模一样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有存在感,大部分人扎进人堆里就看不见了。

    CI作为西方传过来的概念,在改革初期还是很新鲜的,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想给自己弄一套CI,穿件“洋装”掩盖一下身上的乡土气息。如今,人们的审美也在提高,消费者的喜欢越来越难以捉摸,企业对CI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营销设计从业者尽管很努力地在跟着感觉走,却总有“找不到感觉”的感觉。

    CI是一套企业识别系统,主要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VI里面还有个可以拆出来干的“王炸”工作,叫标志设计,也就是LOGO。

    这个世界上,越是表象的东西越容易引起重视,越是本质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CI也是这样。很多人一提起CI,就想到VI,一说到VI,就是画个LOGO;正如外国人一提起中国,就想到北京,一说到北京,就是天安门;

    其实,CI是一套整体的企业识别解决方案,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洞察这个事物的本质,全局思考而不是单点发力顾此失彼。我们把企业比作人:LOGO就是一个企业的脸面、MI就是心灵、BI就是手脚、VI就是衣服,它们之间是互相联动的,不能切开看。只有整齐划一,统一CI标准,才能有统一的战斗力。接下来,我们对CI的四个重点部分MI、BI、VI,还有LOGO,一一论述。

    一、心在梦在,MI理念是远航的灯塔

    时代在发展,过个几年企业就想重新做CI,其中MI是一切的核心,这本来是个理念大盘点的绝好机会,但我们太多时候还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视觉上了,毕竟视觉方面的工作更显而易见,有成果物可说。那MI的工作就是象征性地把“使命、愿景、价值观”重新写一写,CI手册里有了,墙上也挂了,MI就算“搞定”了。这样真的好吗?MI的工作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卓有成效呢?

    首先,我们要思考下,MI的本质是什么?老话说“相由心生,相随心改”,一个人,看不见的内在往往会影响到看得见的外在,企业也是这样。几年前,美国Simon Sinek 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圈理论,他的TEDx演讲"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是TED大会里最多观看视频的第7名。

    他2009年关于这话题的书籍《从"为什么"开始: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Start With Why :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阐述了他所述的一切都起源于人为激励的"为什么"的"黄金圈"法则,从而建立企业、领导创业、激励他人等。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有感染力的领导者或者企业,无论是苹果公司,马丁·路德·金或者莱特兄弟,他们都以一种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思考、行动和交流。

    “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这一黄金圈法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企业和一些领导者,能够拥有其他人不能实现的感染力。Sinek 黄金圈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不会买你所做的产品;人们买的是你的信念。”为什么呢?如果你观察人类大脑的横截面,自上而下观察,你会发现人类大脑实际上是分成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和黄金圈完全符合。

    我们人类最新的大脑就是智慧人种大脑,新大脑皮层对应着“是什么”这个圆环。新大脑皮层负责我们所有的理性和分析性思维和语言。中间的两个部分组成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我们所有的感受,如信任和忠诚。它还负责所有的人类行为,所有的决策,但不负责语言能力。

    当我们由外向内沟通时,人们能理解大量的复杂信息,比如特征、优点、事实和数据。但不会激发行为。当我们能由内向外沟通时,我们是直接同大脑负责控制行为的部分进行交流,然后我们通过一些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实际事物,为我们的行为找到理由。

    为什么有的企业他们家的产品就很好卖?为什么有的企业他们员工工作的又高效又开心?不管是买一个产品,还是就职一家企业,最底层的逻辑还是选择,选择产品、企业背后的理念。可以说MI的本质就是给企业找到或者说是找回自己的信念。

    其次,一个MI确定下来,它的长期意义又是什么?长期来看,这个MI理念不仅影响内部人员,还会影响到外部社会。MI对外部的影响有哪些?这里要引述一下我尊敬的华杉老师的观点,企业的五个市场:顾客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政策市场、公民社会。

    华杉老师还提到这五个市场都是一个本体。企业的本体是什么?止、定、静、安、虑、得。一家企业要志有定向,止于至善。心要定,要静,要安,多少经营决策的错误,都是因为战略焦虑,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心不定、心不静,心不安。

    为什么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发展壮大,最终扫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有人会说是商鞅变法,确实是。商鞅不是秦国人,是卫国人,时称“卫鞅”。

    您想想,不远万里,来到秦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秦国强大的崛起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理想主义的精神,这是依法治国的精神。当然,受时代的局限,他那个“依法治国”,依的是“法家”的法,不是我们现代社会“法制”的法。

    为什么商鞅在其他国家都怀才不遇,在秦国却能一展抱负呢?因为只有秦国有决心“法治”的土壤,秦献公、秦孝公、乃至后代的君王,都有变法强秦的志向,只是缺少一个大才,来实现强大的“秦国”梦。积贫积弱,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缺点,但这反而让秦国上下一心。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秦国朝野上下都在说“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我每看到这一场景,就感叹这哪是老秦人啊,明明就是红米饭南瓜汤的“老区人”嘛!这样一个志存高远、上下同欲的国家,哪有不富强的道理?

    MI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的志向,体现为“使命、愿景、价值观”,让大家心归一处,把所有认同这种信念的人,内部的、外部的都团结起来。MI对于CI的其他部分BI、VI,可以说是顶层设计了,MI是整个CI的核心思想,是纲领的纲领、是准绳的准绳。

    借着MI重塑的契机,专业的外脑站在理性、客观、中立的旁观者视角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让企业更加了解自己,从总结过去到展望未来,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

    二、一切行动,都按BI的行为标准来

    MI理念识别系统给全员统一了思想。那好,心往一处想了,劲儿就能往一处使吗?不一定。有句话叫“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军队里是长官在指挥,在企业里是上司在指挥。但是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做长久,全靠上司指挥那员工还有积极性吗?更糟糕的是,老板天天在一线骂来骂去,越骂越生气。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总是想死。企业也是这样,老板被员工气“死”,员工被老板逼“死”。就没有什么办法吗?有,就是BI这套行为标准识别体系,就是依“法”治企。

    为什么五百强外企给人感觉很“规范”,就是背后有一套团队都真正认同的行为规范。相比而言,我们中国企业常见的做法,就是找优秀的同行抄一本所谓的“BI手册”,也不管这个BI跟自己的MI是否匹配,就像模像样的开始按表格考评,做不到就扣工资、扣奖金。

    理念是理念,行为是行为,行为规范和企业思想理念形不成有效的联动,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了。我见过很多高管在五百强外企做久了,转会到中国民企就水土不服,原因就在这里。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从“法制社会”变成“人治社会”,从开诚布公到“揣摩上意”,从有法可依到所谓的“随机应变”,从有章可循到所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空降兵当然欲哭无泪,进退两难了。

    讲到这里,BI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建立在MI理念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在餐饮界麦当劳的BI是做的最好,所有同行都在学习他。标准才能量化,量化才能卓有成效的管理。

    此外,BI这个工作不可能一“定”永逸,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在变,员工的人口代际在变,需要边做边调整。可以说,BI不是静态的“做一不二”,而是动态的推陈出新。麦当劳也好,肯德基也好,最近崛起的老乡鸡也是,操作手册都是在不停地迭代的。

    BI的工作,考验的是心与手的距离,炮火永远在一线,必须要激发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比BI本身更重要的,是形成BI的机制,养成BI的素养。也就是,一边用机制来改造个人,一边让个人来改善机制,在动态中取得平衡。

    三、我们要的是LOGO,不是美术垃圾

    VI工作里面,LOGO可以说是最亮眼的明星环节了。LOGO这个话题实在是太高端了,总能看到某某大公司换了什么新LOGO,然后社会各界讨论得沸沸扬扬,都想证明自己才是内行,别人都是外行。到底是不是内行,自己说了不算,我们要看这个人到底是在看门道,还是在看热闹。

    比如 “得到APP”新上线的LOGO,有讨论这LOGO好不好看,也有研究内涵深不深刻,还有字体有没有设计感的,就是很少有人谈论这LOGO的传播成本高还是低。

    无论是名字还是LOGO,表面上看是文字编辑和图形设计的问题,但背后的本质还是商业问题。什么商业问题呢?名字解决的是,被发现、被理解的问题。

    我建议大家在设计LOGO的时候,最好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LOGO这么个东西?”

    第二个问题:“我设计这个LOGO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第三个问题:“我怎样才能避免设计出一个糟糕的LOGO”。

    要知道,优秀的事物总是优秀的像模像样,糟糕的东西总是糟糕的奇形怪状。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LOGO?

    LOGO起源于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区分,就把自己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刻画到一些物体上,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精神的作用,我们也把它叫做“图腾”。那时候,图腾选材主要是自然界的东西:星星、月亮、山丘、湖泊、还有各种动物。动物里面常见的还是猛兽类,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就是龙。LOGO存在的意义,主要就是视觉识别、精神传达。

    第二个问题:设计这个LOGO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工作者,往往刚开始知道自己的目的,做着做着就忘了。正所谓“走的远了,就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孙子兵法里面也讲要我们坚持本谋,不忘初心。每次设计LOGO,都是受人之托。目的当然各种各样,不同客户有不同的诉求和要求。

    第三个问题:怎样避免设计一个糟糕的LOGO。

    为什么我要说避免设计一个糟糕的LOGO,而不是说“怎样去设计一个优秀的LOGO呢?”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做个及格的LOGO就不错了,我不是针对谁,满眼望去真是遍地美术垃圾!

    及格的标准是什么?就一条,“要能一句话描述清楚”!优秀的标准,就要在这个及格线之上,加上文化寓意、艺术美感、奇思妙想等等高难度的动作。

    什么样的LOGO是糟糕的LOGO?前面说了“优秀的事物总是优秀的像模像样,糟糕的东西总是糟糕的奇形怪状。”比如文化寓意、艺术美感、奇思妙想等等各种作死的动作。

    也许你要问了,文化寓意、艺术美感、奇思妙想你刚不还说这是加分项,是通往优秀LOGO道路的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核心就在于那条及格线“要能一句话描述清楚”,我们拼老命就是要做到这个及格线,及格线达标了,再加上文化寓意、艺术美感、奇思妙想就是优秀的LOGO。如果你没做到“一句话描述清楚”这个及格线,文化寓意、艺术美感、奇思妙想……做的越多,就是作死的越多。

    写LOGO还是画LOGO,这是一个问题。做“标字”还是做“标志”这也是个问题。以前人们识字率不高,中国即便在民国,文盲率也90%以上。而欧洲整个中世纪都是黑暗的,只有贵族才识字。所以以前LOGO都尽量使用图形,对于大部分文盲来说,图形比较好认。

    现在不同啦,咱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文盲率已经控制住4%以内。对于LOGO 设计来说,终极大杀器就是直接把名字做成LOGO,你设计的LOGO就一定在及格线上,没想到吧?真相就是如此简单,简单的吓人一身冷汗。

    标识的意义在于降低受众对品牌的发现和理解成本,最好是纯文字,图形越复杂用起来就越危险!

    标志就是以“标”明志,用一个图案来表明企业或品牌的MI理念,创意表现必须简洁明了。你的LOGO必须“一句话能描述清楚”,不然就是美术垃圾。

    四、VI不是一本册子,而是一道圣旨

    VI的核心是什么?是对LOGO以及相关元素的使用规范。很多公司在初创的时候忙着生存,对VI这件高大上的事往往重视不够。等企业平稳渡过了危险期,慢慢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考虑LOGO要不要好好再设计一下,整个企业、品牌的视觉层面通过VI来规范起来,这样给人感觉才越来越“正规“嘛!

    VI到底是个啥?我们先来看下VI的定义,VI全称Visual Identity,通常译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企业通过VI设计,对内可以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地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号,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VI手册除了本名“视觉识别”外,也叫别的名字,比如品牌视觉指导手册、品牌风格指导、签署使用规范、品牌手册、品牌标准、LOGO指导手册、品牌保护指导、企业设计手册……等等。如果你看到这些名字,不用怀疑,他们都是VI手册。从上面的别名中,我们来思考下VI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简洁美观的LOGO,如果没有一个标志,VI就无从谈起了。

    所有的VI手册,第一部分就是把LOGO讲清楚:图形为什么这样设计、选择这个字体又是为啥、字体和图形构成的位置距离规范是怎样的,在深色和浅色背景下,LOGO分别用什么颜色,该不该反白处理?这些都是VI基础中的基础。当然,可能还有设计一些品牌的图形花边,来配合LOGO使用。由于VI的核心是LOGO,本质上你可以把VI手册看作是LOGO使用手册(国外不少人把VI手册叫做“LOGO GUIDELINES”)。如果LOGO设计没有通过定稿,就不会做VI。LOGO设计确定了,那么VI就可以放心动工了。

    有些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或者理念变更(也许是因为新CEO上任)会重新设计LOGO。新LOGO出炉的同时,新的VI手册也会发布出来,里面把新LOGO(含其他相关设计元素)在各种场景下的使用规范讲得仔仔细细,精确到毫米。

    做这么多的设计规范,企业品牌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保持品牌风格的统一,把品牌印象的“跑偏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所有接触到该品牌的受众,得到的信号都是比较统一的。

    比如说汽车的VI手册,除了规范常规的广告、物料外,还对整个4S店的建设,都得事无巨细按照VI手册来。对于汽车企业来说,4S店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只有严格按照VI规定的标准来打造,整个销售的“气场”才是正确的,那个“范儿”、那个“feel”才是正宗的。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对于某个汽车品牌的印象就是统一的,而不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XX汽车。

    从品牌资产积累的角度看,VI可以说是最直观的品牌资产了。统一的品牌风格其实不是虚无缥缈的调性、意境这些,而是真实存留到消费者脑海里,对这个品牌的认知。

    比如LV的VI手册就规定了门店也要像他们家包包那样画满LOGO,那整条街就数LV的门店最好辨认,走过路过,绝不会错过。这就是VI统一一个风格,为品牌积累下来的品牌资产。

    通常来说,越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品牌,他的风格就越是控制得严谨。而那些年轻或实力偏弱的品牌嘛,年轻就是任性,动不动就来个72变。多年保持统一的品牌风格确实不太容易,这也体现了企业家、品牌方坚强的意志力。

    往往不变比变化更难,不变就意味着坚守,这更考验人性。

    VI看起来是一本“LOGO使用规范”的册子,其实它更是一道品牌顶层设计的圣旨,让品牌方能够紧握一根品牌风格不跑偏的准绳。不论是品牌厂商,还是设计者,都不能看轻VI工作的意义。

    总结

    CI企业识别系统,不论是开始工作还是成果交付,人们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到视觉层面,而忽视思想层面。CI看起来是美术、设计的事情,其实归根到底是策划的事情。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策划要整体地思考问题,不能只关注局部。

    正如一场交响乐不能只有分谱,没有总谱;只有乐手,没有指挥。CI的工作如果没有思想层面的高屋建瓴,没有策划人在大方向、大准则方面提纲挈领,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过几年又要推翻重来,不断地消耗资源,形不成有效积累。我常说要以战略的视角来看待营销创意。好的战略,就是要做到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持续积累。

    参考资料:

    西蒙·斯涅克,《从“为什么”开始,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

    华杉,《华与华方法》

    MBA智库网站“CI”条目释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对CI,统一标准就是统一战斗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sg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