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心理学与恩威并施综合疗法》之(第一章 形意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具有为我们人类社会服务的特性的学科。钻研心理学学术知识的探索者们,要客观地从整个人类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层面的真实情境来着手探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研究心理学,就要逐一了解、分析及验证人类社会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等层面的差异性,以及个体所独有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在积极或消极的演进过程中的动态和意义。只有当研究者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事例地认识多种心理特征后,他才能积累一定的亲历实践经验,才能将其作为识别或解密人类个体个性形成的一切过程和事实真相的基础知识。
一、形意的意义
形者,乃形态也;意者,乃心意也。既有其形,又有其意,乃为形意。所谓形意,我认为“形似躯体,意由心生;形包涵于意,而意聚集于形”。我也可将其解释成:形是生理结构;意是心理动态。而对我们人类来说,这两者紧密地相互协作,才能构建成我们个体的生命链。而后,形意中的意在推动我们个体的精、气、神等得以长足地应用和发展。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的演进过程和结果,都能体现出形意的基本原理和能量的作用。
我认为,形意既有形又无形地操控着宇宙中万物的生长与衰亡,同时它也积极地为各种生物提供着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而我可以说,形意从我们个体作为生物的形成期直至我们生命的衰亡期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历经多年研究形意心理学,是想客观地透过一切事物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去剖析和了解其固有的本质的内涵。我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社会在自然界生存空间中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人类个体之间互动的相互作用和意义,再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来钻研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形成的累积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因而,我钻研形意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描述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境,并且解释事实、解剖过程、探求规律,推知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的固化状态与发展变化趋势,最终指导人们将自身所蕴藏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一一释放。
二、形意与人类
人乃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思维映物,物在外,而思维具于心;意者,乃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成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相映随其意。
形意合一,融合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以此形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规律,推动着我们人类社会相通的人文科学、语言文化、知识技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在思维、态度和行为等层面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在宇宙空间之中,是按其规律和特殊的意义去发展、变化的。这一点也正符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而且我们人类的个体都生存在既有形而又有意,有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彼此互动的社会环境之中,都只是这个环境和本种群中一个微小的生物体。我们人类的个体如想独自谋求满足某种欲望时,都需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如果我们个体的心理状态长期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途径,我们身心的某些方面就会极其容易地产生轻重不同的疾病。另外,如果我们在人际沟通、交往及相互协作等活动里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支持,那么我们亦会形成某一类型的人格障碍。
三、形意与情绪
我们个体的思维活动的波动,牵动了情绪。而某种情绪的骤然形成,又使个体的自我意识主观地操纵了他的某个行为。在个体的情绪或兴奋或抑制的过程中,如有持久的冲突发生,就会强制性地改变个体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容易使个体产生心理问题和多种精神障碍症状。
某些心理学学派的研究者在自己所出版的著作中阐述了他们个人的观点。他们认为,要调整或改变某些个体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症状的产生和发展,就要以如下方法去实施:首先试图改变求助者的信念或行为,然后疏导求助者的情绪,以便使其达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我却认为此法有些不妥,因为我们个体的“情绪具有驱动性和组织调适能力”。因而我认为:我们只有先调整或改变求助者的情绪状态,促使其非理性的、消极的负面情绪得以稳定或趋向积极状态,他们才能思维缜密地、理性地分析事物,其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及行为活动等才能不偏离常轨,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对其进行心理治疗的目的,而且治疗也会产生良好的康复效果。
四、形意与施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的体制与氛围不断地转型,我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状况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环境也异彩纷呈。但是,由于某些层面的转型过于仓促或盲目,有一部分人的心理发展没能与时俱进,以致他们心理成长的依附期有延长的趋势。
随着经济、物质等方面的充实,人们在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等诸多层面也出现膨胀。例如,有些人以极其自私、狭隘和虚荣的心理,去追求或满足自己那些无止境的贪婪欲望。而某些家长在选择子女的教养模式上也随着发生了转变,他们大多以宠溺、操控或排斥等方式方法来教育子女。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些独生子女中,有不少人由于受其在社会中的处境卑微或者接受了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内容的充实和行为能力的发展被延迟,结果他们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社会适应能力”等状况的差距愈来愈大,以至于造成他们的这几个层面之间在生活中无法正常地彼此衔接或合作,其内在或外在的许多方面都极其不相匹配,而且这种事态在当下社会的人群中还有蔓延发展的趋势。
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是在他自己的家庭教养氛围中,以自己成长的潜质、途径、过程、速度和教养条件等去历练与发展自我。然而,家庭的教养氛围和个体本身的天资等条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就容易致使某些个体的心理内容的充实和行为能力的发展被滞缓。可是时不我待,他们的生理条件依照自然生长的规律,不顾一切地发育成熟了,他们也就匆匆地进入成年期,进入谈恋爱、结婚和组成家庭的阶段,而后他们繁衍子女。而在他们做教养人时,他们仍然沿用自身成长过程中积累的非理性、不正确的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等形成的不健康的教养模式来教养其子女。这种因果循环的效应,亦会造成他们下一代的个性(即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轻重不同的偏差和缺陷,比如说形成虚荣心强、嫉妒心强、虚伪、做作、孤傲或残暴等非健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生活中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时,他们所选择应用的方式、方法和策略也会与常规发生偏离。另外,还有部分儿童或青少年可能出现叛逆性情绪和不良行为,个别会有适应能力不足的缺陷,问题极重者还可能形成无能型的身心障碍。
如果我们的认知出现偏执,就会导致我们的潜能不能正确而理性地发挥作用,造成我们的某些身心机能或行为孤注一掷地走向极端。众所周知,我们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源源不断地摄取来自外界的各种能量,并且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促使有机体将其聚集的外来能量转化、储存,进而我们个体的内在和外在就逐渐形成大量隐含或外显的潜能。
我们再以客观的角度来剖析和验证这些潜能,其结果显示它们呈现出正、负两种不同的潜能。正潜能能使我们个体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智慧,而负潜能的作用却与之恰恰相反。而正、负潜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就在于儿童时期我们的监护人是否善于挖掘或选择运用某种理性、正确的教养模式,来及时地引导和强化我们儿童时期心理的构建与发展,包括适度地把握我们儿童时期心理内容形成的过程和方向。也就是说,如果教养人没有选择理性、正确的教养模式,那么儿童的成长就不会呈现良性的结果,而只有理性、正确的教养模式形成之后,儿童才会呈现良好的教养结果。因此,教养人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理性、正确的教养模式,此属因果关系。
如果家长启用了娇生惯养或排斥性家庭教养模式来教养孩子,那就属于逆水行舟,反道孤行。如果这种错误的教养模式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状态失衡,就容易造成孩子在性格方面好似离群之孤雁,走向极端,使他们失去理性观念、合理思维、亲和力、抗挫折能力等多种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这也是造成孩子的身心产生某些疾病的根源。心理疾病的症状极有可能转化成躯体的某个部位或功能产生疾病的病灶。
五、形意心理学与恩威并施疗法
我钻研形意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数十载,并且经过多年对多种症状的解读和实践应用,取得了有效的实际经验和详尽数据。在此基础上,我首创了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我将其称之为恩威并施综合疗法(以下简称“恩威并施疗法”)。顾名思义,恩威并施疗法就是心理咨询师用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求助者放下消极的一面,去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格品质。
我这恩威并施疗法的运用之妙在于心。这就好像太极推手的招式,他先是一手推出,去攻击对方的弱点部位,然后另一手随即搂回,进攻与防守两方面有质有序地分工。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心理咨询师要先指出求助者的问题所在,然后给求助者指出正确的、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方向和状态,帮助其纠正身心发展的方向和状态,从而达到让求助者有信心改变自己的目的。
我这种疗法旨在运用理性分析、逻辑思辨和辨证求因的途径,客观地将求助者所处的生活境地延展推进,帮助和引导求助者改变他们的非理性观念,以便帮助他们消除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种理论强调,我们个体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产生及发展,来源于其自己的个性与情绪的变化。个体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稳定情绪,使自己拥有合理的、正确的信念和态度,从而能够理性地分析和应对事物,这样我们才能促进自我人格的各个层面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该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至成年的初期(1~16岁),其个性的发展方向和整个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依赖家长们应用其自己或者参照他人的家庭教养模式来引导。而这个时期,既是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理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期,也是个体习得自律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知识与技巧的关键期。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能得到家长们合理、正确的教养模式的引导,那将会促使个体在独自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时能驾轻就熟地发挥其自我逐渐积累的正性潜能。
可如果是另一种情况,比如说,如果个体在此成长期间没能习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容易使其饱受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驱使,常常会对现实事物的发展变化感到困扰。
这样一来,心理咨询师只有通过运用恩威并施疗法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来调整和规避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不受非理性观念的困扰,引导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解脱束缚他们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偏执想法的困扰。经历这一过程后,求助者才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创造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促进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达到除旧布新的目的。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如果我们参透恩威并施疗法的运用之妙,就能在治疗氛围中与求助者在心灵深处达成默契。
关于恩威并施疗法的详细内容,我在后面还会详细阐释。
六、中医与心理咨询师
在给患者看病时,中医主要是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诊断患者的病情。也就是说,中医只要精通望、闻、问、切的诊断技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医者状态来面对患者们的疾病,有的放矢地准确分析、排查患者们的身心状态,最终符合逻辑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有病源或病灶。
心理咨询师和资深的中医一样,在全面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精湛、高深的实践经验后,在面对求助者所罗列的诸多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地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运用娴熟的专业技巧来解除求助者们的心理困扰。如果心理咨询师没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治疗技术,在遇到求助者不同类型或混合型的心理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或者任意胡来。
在现实的心理咨询氛围中,大多数求助者在前来求治时,都是集多种多样或者轻重不同的问题于一身,他们的症状也会随时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咨询师单凭某种心理学理论和不成熟的治疗技术去实施治疗,是很难奏效的。
对求助者的身心状态进行了解、描述及治疗,绝不是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天赋,更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意做到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心理咨询师,首要应具备的先决条件是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具有透过表面现象去识别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分析力,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再通过潜心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以融会贯通,方可助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