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六(第1段)
学习时间: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学习笔记内容第主要来源:
掌阅提供《中华经典藏书---黄帝内经》
作者:姚春鹏译注
天元纪大论篇
本篇论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些基本法则,
从太过、不及、平气的岁气变化,说明运气对宇宙万物的影响。
因其用天干以纪地气,地支以纪天气,
天地运气是宇宙万物生化的本源,本篇专门纪而论之,
故名《天元纪大论篇》。
本篇总论天地万物生成,部分内容与《易传》,
特别是其中论乾[qián]元、坤元在万物生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密切关系,当是《易传》思想在医学方面的发展。
读者宜参考《周易》来理解这段文字。
【原文1】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1,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论》言2: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3,周而复始。
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4: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5,物极谓之变6,阴阳不测谓之神7,
神用无方谓之圣8。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9。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10。
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注释1】
1御:有“主”、“统属”的意思。
五位:东、南、中央、西、北五方。
2《论》言:指《素问·六节脏象论篇》。
3期:一年。
4鬼臾区:人名。黄帝的大臣。
5物生谓之化:万物的生长是由五运阴阳变化而成的,称为“化”。
6物极谓之变:万物生长发展到极端,称之为“变”。
7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变化不可揣测,称为“神”。
语出《易传·系辞》。
8神用无方谓之圣:神的作用(阴阳运动)变化无穷叫做“圣”。
方,边的意思。《易传》云:“神无方,而易无体。”
9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在天无形之气与在地有形的质(五行)相互感应,从而化生万物。
10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金,代表秋。木,代表春。
万物生发于春,收成于秋,一生一成,而成为万物的终始。
【译文1】
黄帝问道:天有五行,统率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
产生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变化。
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产生喜、怒、思、忧、恐。
《六节脏象论》说道:五运之气相承袭,都有其固定的顺序,
到岁终的那一天是一个周期,然后开始新的循环。
这些道理我已经了解了,希望再听听五运与三阴三阳这六气是怎样结合的?
鬼臾区恭敬地行了两次礼回答说:你问得很明确啊!
五运阴阳是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
是千变万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
是天地万物神奇变化的内在动力,能不通晓它吗!
所以万物的生长称为“化”,生长发展到极端就叫“变”,
阴阳的变化不可测度叫“神”,神的作用变化没有边所叫“圣”。
神明变化的作用,在天就是深奥不测的宇宙,
在人就是社会人事的道理,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
地能够化生,就产生了万物的五味;人明白了道理,就产生了智慧;天的深奥不测,就产生了神明。
而神明变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总之在天为无形的六气,在地为有形的五行,形气相互交感,
就能化生万物了。
然而,天地是万物的上下范围,左右是阴阳升降的道路,
水火是阴阳的表现,秋春是生长收成的终结与开始。
气有多少的不同,形有盛衰的分别,形气相互交感,
或者衰弱或者强盛的现象,也就很明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