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所伏”,有的时候好事背后往往隐藏着大的危机。巴菲特在小学因为数学表现的较好,被老师升了半级。抱歉,我实在没查到升半级怎么操作,结果类似是同班小朋友上小学四年级上学期,他已经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了。初中时因为他父亲老巴菲特的工作调动,他们全家从奥马哈搬到了华盛顿。因为纽约没有半年级的设置,他就又往上升了一级。
远离家乡,远离朋友,远离最疼爱他的姑妈和爷爷。每天面对的都是忙碌而不断失败的父亲,唠叨不停抱怨不休的母亲,身边的同学都比他大得多,两地教学计划的不一致导致他严重跟不上学习进度。他在逆境中崛起了吗?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用来寻找光明了吗?Of course no!
首先,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原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在几乎全部科目都挂起了红灯,品行考核更是只是X档。所有的老师对他都是眉头大蹙,一谈到他就是一脸的厌弃。校长格外的讨厌他,认为它就是个大麻烦。甚至最后因为巴菲特拒绝在毕业典礼上穿正装,学校决定不允许他毕业(这是什么理由,居然不是因为学习太烂,感谢伟大的美式教育)。
其次,他交了一些“坏朋友”。巴菲特在奥马哈交的朋友,在一起比学习,一起嬉戏,一起搞各种收集活动,满孩子气,也满正能量的。而他在纽约新交的朋友,几乎都是学校里老师头疼的角色。一起逃课,无所事事的四处游荡,坐在街边或者快餐店里看着马路发呆,搞恶作剧,偷东西。对巴菲特染上了偷东西的恶习。他经常游荡的一个咖啡店对面有家伍尔沃兹零售店,他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去店里偷东西,尽管店的旁边就是警察局。巴菲特偷得最多的是高尔夫球,他偷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也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喜欢“偷”的感觉。“只要他们把高尔夫球摆出来,我就去‘顺’。拿回家后放到自己房间的一个蓝色袋子里,很快袋子就装满并鼓了起来”,巴菲特回忆道。
环境的变化、家庭关爱的缺失、老师的错误教育与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成绩的蜕变,导致巴菲特出现了如此一系列的问题。好在他的父母没有放弃他,虽然我知道这种不放弃在行动上如何表现,但是巴菲特特别感激这一点并着重提了出来。
以现在的教育理念来看,这样的孩子基本就完了,可以放弃抢救,让他自生自灭了。父母内心的煎熬、远房亲戚的哀叹和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必然接踵而来。但好在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取得了一系列不凡的成就,给了现实一记响亮的耳光。
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是不理解和好奇,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让巴菲特取得了如此的成就。要知道一个人可以能会依靠幸运和小聪明成功一时,但是如果想要一直成功且取得如此大成就一定有智慧和品行在后面支撑。
容我继续读下去,我会将谜团解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