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721432/5e0209625e6ffea6.jpg)
陕西是块宝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既有厚重的黄土高原,亦拥美丽的温润水乡。天灾极少,生活安定,老人们都认为是龙脉秦岭镇守的缘故。
绵延的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分界线。目之所及,秦岭确乎像一道高耸的翠绿的屏障,守卫着三秦大地。清凉的秦岭乃避暑胜地,每到盛夏,一个个峡,一道道峪,三五成群的游人络绎不绝。
词典中解释:“峡,两山夹水。峪,山谷。”秦岭东西走向起伏连绵,南北断开的地方,形成了众多的峡和峪,被称作七十二峡或者七十二峪,峡中有水,峪中亦有水。不知道名字在取的时候,为何有些叫**峡,有的称为**峪,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大约应该统称为峡。
秦岭的峡,我去过的挺少。印象里,去的时候,都是雨天。
那一年,刚跟着一群吃货驴,开始进行短途的野外安营扎寨,第一站便是秦岭的银峒峡。天公不作美,周末落雨。那时候天气预报远没有现在准确。初起细雨飘飞,天空亮白,大家都认为没关系,又不远,何况吃喝野餐的东西都买好了,于是兴致勃勃,继续出发。结果晚上大雨,峡中水暴涨,第二天虽然天晴了,但依然浊流滚滚,桥面都被淹没了,差点困在峡内出不来,也算一次难忘的经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3721432/cf9c5c67330e6142.jpg)
太白县来了多次,青峰峡爬过两回,都没到顶,却并不遗憾,反而印象深刻。
第一次,某年五一节,时任初三班主任,校长为了鼓舞毕业班老师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年级主任带着初三老师五一节青峰峡一日游,可以带一名家属。大清早抵达县城,吃罢早餐,先生明智地买了几个烧饼夹菜,说这个爬山吃补给快捷。大多数人都没有买吃的,因为头儿说去吃农家乐,没必要自己带。结果悲催了:五一时候,游客少,所有的农家乐都没开张,好容易找到一家有人在的,去厨房一看,油泼辣子上面糊了一层绿毛,人家趁着五一才上山打理一下,并没有打算开张。只给我们烧了开水救济。少数带食物的人,顿时成了香饽饽,救世主。大家分而食之,都垫了垫肚子。
要不要门票我忘记了,反正没有电瓶车,从入口步行到爬山的地方,我已经累得不行了,没爬多高,就停了下来,坐在水边休整,传说中的瀑布,根本没看到。
返程,大家在车上清一色喊饿,抱怨组织者事先没做好工作。第一次,可以冠名:饥饿的青峰峡。
前两天天气骤热,看预报,本周三有雨,没成想昨天就开始下了,今天预报的阵雨,压根就没停。雨中,二访青峰峡。
不似雨天的银峒峡,好像泥石流要来了似的,浊流滚滚。雨中的青峰峡,水皆缥碧,翻卷着快乐的白色浪花,在两山之间穿行,巨大的石头造型各异,横亘其中,仿佛乐队指挥,将山音水声搅成和谐乐章。抬眼望,每一处裸露的石壁,自成天然岩画,任你驰骋想象力。满目葱茏的绿,在雨里静默着,心事化作晶亮的水珠,挂在枝头叶间。石阶也好,木桥也罢,格外湿滑,我努力奔着瀑布拾级而上,然而缺乏锻炼,体力还是跟不上,心肺吃力地运作着,大口喘着气。看到瀑布飞泻而下,我的心倏地轻松了。在湿漉漉的木台阶垫上厚厚一摞纸,一屁股坐下,听水声潺潺,看水花飞溅。这样的天,即便爬到山顶,也是雾蒙蒙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罢。
下山时,爬到顶的游人说,瀑布有三段,最上面的瀑布是悬空而下的,蔚为壮观,我看到的,只不过是第二段,虽然最长,终究是顺着陡峭的山石奔流下潭的,没有崖边悬空的壮美。用水帘洞脑补一下未曾抵达的瀑布,留点遗憾,给第三次邂逅一个理由。
田玲写于2019年7月8日星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