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一一的人生3000问的第30个话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20628/d527248d54a25027.png)
我们经常这样一句话,“嗯,这个人人品还可以,但是能力弱一点”。在职场中,如果你受到了这样的评价,不要觉得自己是一般,其实你是“很差”。“但是”后面的永远是精髓,职场里,人品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衡量标准,至少对于很多功利的公司来说都是如此。
那么,能力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能够锻炼出来吗?
一一认为是可以的,但是,别觉得这个事情很容易,一个能力强的人我们应该敬佩,因为能力可能只有唯一的一种方式获得,叫做“逼上梁山”。
1
你可能也曾经花钱、花时间,去买了一个线上的软件课程,亦或是直接跑到新东方去提升过一段外语,但是结果是,很大程度上你并没有得到什么,真的这时候让你设计一个图纸,或者让你做一个跨国会议的翻译,你根本就无力招架。
所以我们看,场景很重要。
你花费成本进行的学习,仅仅是学习本身,并没有去“应用”它,而要应用,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场景,比如前面讲的,一场跨国会议上,必然需要有翻译,这就是场景,但是你说你去新东方学,这不叫场景,只是一个纯粹的学习空间罢了。
学了东西,却没地方用,也就慢慢荒废了,正所谓有劲没处使。
2
一一喜欢讲故事,那就再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一门课第二天要做一个PPT演讲,而且是要当成期中成绩的。
可是前一天,我玩嗨了,跟着同学们在学校旁边的小饭店,庆祝我们中一个好朋友在十大歌手比赛上得奖。那天大家几乎要把饭店的啤酒全部包下的阵势,而整个饭店几乎都是我们的声音,后来甚至还邀请了老板加入,他也跟我们畅所欲言,聊起了人生往事,男同学女同学都沉浸在其中。
这聊着聊着,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三点了,这个时候我猛地想起来!我的天,这个PPT演讲我还没有准备呢。此时的我已经酒醒了一半。
赶紧提了个建议,说大家喝完杯中酒就撤吧,其实朋友们也基本上快昏厥了,正愁没人提议,于是欣然接受,我们一行人就像帮派一样,沿着大街浩浩荡荡走回了寝室。
到了寝室,我好好洗了把脸,刷了牙,换了衣服,梳洗完毕后,准备开始赶工,打开电脑就写起了PPT,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许是酒精的作用,感觉反应迟钝,大脑完全运转不起来。
最后我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好不容易,半梦半醒的状态下,终于算是勉强写完了PPT,此时已经快要早晨7点了。
然而,讲什么、如何讲,我根本还是一头雾水呢。室友看到了我这个窘态,跟我说,“要不算了吧,还不如睡一会儿养好精神呢,你别到时候晕倒在讲台上就行”。
被他这么一说,加上实在是体力不支,我直接趴在了桌子上。到了9点半,室友叫醒我,还贴心地给我准备了红牛和早点,我还颇感动呢。
按照学号,我是第三个讲,手机里打开着PPT,全程紧张,但大脑依旧转不起来,根本不知道从何准备起,于是在第二个同学开讲的时候,我把手机锁屏,决定“背水一战”,豁出去了。
第二个同学讲的很快,立刻就轮到我上场,我记得当时我走的特别特别慢,把U盘在电脑上插好,然后开始我的“长篇大论”。
PPT打开,投影到大屏幕上,我定了定神,咳嗽了几下。看着PPT上的标题和目录,我陷入了大概3秒钟的放空状态。
然后老师说了一句“可以开始了”。此时就像有股莫名其妙的能量,推动着我说话,一页一页的PPT,我看着它们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而且越讲越有劲,越讲越丰富,当我翻到最后第二页,要不是老师提醒不要太长,我觉得我可以讲到下课。
而等到所有内容结束,我这才发现,我的手上全是汗。
而老师和同学们,却在此时给了我掌声,我竟然“混”过了一场演讲,而且讲的极好,只是讲完以后,我又一次放空了,已经完全不记得前面在说什么。
4
于是从这次经历开始,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但凡需要PPT演讲的场合,我都下意识地“不准备”,只管说,看着就说,而且屡屡效果不错。
我事后复盘这个事情,我觉得其实就是“逼上梁山”了,你永远想象不到自己在没有后路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如何疯狂和优秀的事情来。
而能力,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升的。
当然,一一今天聊这些,其实并不是说大家真的就可以啥都不看、不学,然后到了关键时候都能随机应变。其实我后来又想了一下,我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准备,平时看过的书、记过的话、学过的方法,都在慢慢地改变我,而这些量变,需要一次契机来激活,成为【质变】。
这个契机,就是你被“逼上梁山”的时刻。
人有时候呐,就是得逼一逼自己,不要害怕做不好或者被批评,因为在我们这个年纪,你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好顾忌的。
(最后说点题外话,今天一一拿到了【简书创作者】称号,为了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一一的鼓励和支持,本篇文章下面前十名评论的朋友,我将都将送上“超赞”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