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听了薛兆丰老师的课以后,就爱上了各种通俗易懂的经济学书籍。是的,有个前提是通俗易懂,最好具有实践性就更好啦。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第一本最想买的书是《世界是平的》,而小学就读过了《小狗钱钱》但依然对经济学没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实是有些遗憾的。话题扯得有些远了,《用得上的商学课》这本书也是由一门课程总结归纳而来的, 目前来看选的很多经济学的点在生活中都很有实践意义。
第一点,沉没成本还是成本吗?
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来都来了”。很多人开车几个小时到达一个景点,即使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会买票进园,因为来都来了;很多年前买的保险,现在发现已经非常不合算了,我们有的时候还是不会去计算就选择继续交下去,就是因为已经交了很多年了。这本书第一个再次教会我的就是“沉默成本不是成本”这句话。
在描述“交易成本”的时候,作者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在鲁滨孙世界中不存在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成本。而企业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生的。其中,阿里巴巴创造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价值。阿里巴巴的公司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例子对我来说生动极了)
对于边际效用,作者用一句话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叫作“饿”。这一点薛兆丰老师也讲过,用的是吃苹果的例子。一本好的书,或者一个好老师,很多时候,为了同学们能够听懂实际上需要会举例子,会讲故事,这一点是天赋,我想也需要知识面和勤奋。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发现能够更好的让他人理解的讲述方法是我们的责任。当别人听不懂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是这也听不懂,而是我怎么样奖才能够更有利于你理解呢。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理论是囚徒困境:警察抓获两名一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分别把他们放到两个房间里审讯。两个人都不知道同伴跟警察说了什么。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个人都认罪,则各判5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则各判1年;如果只有一个人认罪,那么认罪的这个人将被释放,不认罪的那个人要被判10年。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囚徒,你会怎么选择?实际上,损人往往并不能利己。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背叛,也是有价格的,而聪明人懂得怎样让这个价格高到对方不会背叛。
成大事者,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多人博弈中,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取决于他自身实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各方实力的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选择策略。
人们会在心里构建分门别类的账户,不同的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同样一件东西,失去的痛苦大于得到的快乐。在我们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这一条是不是也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呢。如果现在不读书就会失去这10分钟,不坚持锻炼就会失去报名的押金,有的时候我们花钱去健身房大多也是出于这个心理。就像现在,如果不及时交笔记,如果不坚持每天读书打卡就会失去我的押金,给了我们动力坚持输出一样。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