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是听说人生的经历是一笔财富,没法感同身受,最近愈发觉得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这是上了年纪的表现?
言归正传,最近看的关于诗人的纪录片里,从李白杜甫到李商隐杜牧再到辛弃疾和柳永,从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此人中,突然被柳永的词所吸引、所折服。那些在初中、高中时期就耳熟能详的词句,在今天的细细品来时,词中的美感顿时击中吾心。
那种从词本身散发出来的汉语魅力如皓月一般让人如沐春风
那些词中绚丽往复的象征意向能够窥探一个词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轨迹
那些诗词歌赋经历过千秋岁月的洗礼依然迸发出苍劲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永垂不朽
那种美无法用语言描述,那种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那是华夏儿女的精神瑰宝。
都说少年不听李宗盛,再听已是不惑年。在歌词中尚且如此,在灿烂的中华诗词文化中,比比皆是。那些高中时期不屑一顾甚至不受待见而不想多看一眼的词,在如今回头看来,多少有些悔恨自己有眼无珠。
提起柳永,估计很多人不太了解,只知道是一个词人,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甚至在中学生的课本里都少见柳永的词,因为他的词要么过于露骨,要么过于悲凉,这与柳永的个人跌宕的经历息息相关。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官宦世家,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今福建崇安人。
在18岁这年柳永计划进京考试,路过杭州时被杭州的繁华都市和湖光山色所吸引,遍停留驻足。在19岁时为了仕途顺利,拜谒当时杭州知县孙何,柳永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望海潮》,此词一出,广为传诵,柳永名噪一时。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多诵读几遍,能够体味到词本身的那种韵律美感之外,眼前拂过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同时也能看出此时的柳永意气风发的少年感,那种艳丽不羁同时自信十足的柳永跃然纸上。
然而词人自己也没有想到,后面的仕途之路与眼前的美好景象大相径庭。从18岁开始进京到34岁,柳永四次科考都名落孙山,这除了与柳永自身的艳丽的私生活有关,也是因为当时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阻断了柳永一心求官的仕途之路。
人生之路走到这里,似乎没有了奔头,在京师沉郁了6年之后,40岁的柳永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伤心之地,准备浪迹天涯。在与自己的情人虫娘分别时,写出了离别诗史上的千古之最《雨铃霖》。
人生光景40年,不知道柳永在不惑的年纪下定决心浪迹天涯时是何等的痛苦与绝望。这首《雨铃霖》有柳永心中的爱情离别之苦,也有人生际遇的绝望与悲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政权更替,在50岁之际,柳永终于踏上了仕途之路,人到暮年才迟迟迎来政治生涯,然而当初那个偏偏自信的少年郎早已在人生的这场风雨归尘中越走越远。
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被后人尊称为一代词王,白衣卿相。
从《观海潮》到《雨铃霖》寥寥数句词吟唱出词人柳永超凡才华,其词背后的韵味与往事更是浓缩了柳永几经风雨的人生风情。
我想十年之后,再回头默读,定更有另一番滋味,这应该就是时间的魅力,就像穿越千年的柳永之词依旧熠熠生辉,震撼人心。
古往今来,只凭歌颂青楼女子的婉约之词,就立于华夏词坛千百年不败的,恐怕只有柳永一人而已,哪怕有许多争议,也是词坛上的千古传奇。
网友评论